多家中央媒体聚焦quot陇南电商

连日来,央视《新闻联播》、《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中央媒体对陇南电商扶贫进行了详细报道。来一起看看吧!

新闻联播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现在距离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代表们说,一定落实好总书记要求,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甘肃团的代表用热烈的掌声迎接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梁倩娟代表向总书记汇报说,她十几岁时到广东打工,年陇南启动电商扶贫试点,政府提出“谁把陇南的山货卖出去,谁就是英雄”,梁倩娟决定回到家乡当回英雄。

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我们当地的农特产品特别好,但是那个时候要么农特产品没有销路,要么就是价格非常低廉。我就想着我自己能够参与到电子商务里面来,为家乡做点什么。

就在给总书记汇报的当天,梁倩娟的丈夫告诉她一个好消息,这一天她家的网店帮乡亲们卖出85单货,回到驻地的梁倩娟也要告诉丈夫一个好消息,她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

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总书记)最主要说的是脱贫攻坚,刚好我们做电商,不是和脱贫攻坚挂钩嘛,所以今年我们真的一定得好好地干呢!

保安族代表董彩云是甘肃临夏州一所小学校长,在向总书记汇报当地脱贫攻坚中面临的困难时,她提出,希望改善家乡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总书记现场给予了回应。

要想富,先修路。记者在甘肃好几个地区拍摄到了道路施工的场面,这里既有主干道、大动脉,也有连接村落的毛细血管。

甘肃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代表告诉记者,总书记特别问候了奋斗在脱贫一线的扶贫干部。

现在,甘肃有40多万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唐晓明把总书记的问候及时传达给了家乡的扶贫干部,正在大棚里忙碌的韩喜乾带领乡亲们表了个态。

总书记说,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点,代表感同身受。

总书记说,“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对于这四类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行百里路半九十,不要搞那些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现在就要敲打,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总书记说,现在距离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光明日报》

落实精准扶贫带来幸福日子

 上世纪80年代,我出生在甘肃陇南徽县石滩村。那时候,乡亲们主要靠种小麦、玉米、黄豆为生,收入很低。而今30多年过去,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县里还为我们集中进行了危房改造。

  这些年,国家给陇南投入了不少扶贫资金,把贫困户纳入了低保范围,并帮助我们发展花椒、苹果等适宜作物的规模生产。年前后,我和许多年轻人一起在大城市找到了工作机会。年,网络购物对于村里人来说还是新概念时,我回到家乡,试着将土特产通过淘宝网店卖出去,也帮村里人从网上购买生活所需品。年,陇南市成为国务院扶贫办的电商扶贫试点市,电商成为重要的扶贫途径,也让更多村里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如今,生活条件的改善吸引了许多在外打工的人回到家乡,还有一些大学生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现在我们在发展“一村一店”,每个村都有一个网店,而且在探索差异化经营。从原先担心产量、销售,到如今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直接为龙头企业种植、供给蔬菜,网络为村民提供了更多销路。

《经济日报》

 

“陇上庄园”网店负责人梁倩娟代表:加大农村电商扶持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我们甘肃代表团审议时肯定了甘肃在脱贫攻坚中所做的工作,让我们抓紧脱贫攻坚不松手、不松劲,令我们信心倍增!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让贫困群众自主创新、自力更生。这句话让我很受启发,以前我考虑更多的是通过电商帮村里的人多卖货,增加收入,但我现在觉得自己在工作中也要多思考、多创新,要不断适应扶贫脱贫的新形势、新任务。

今年全国两会,我提出的建议还是围绕电商扶贫,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扶持力度,协调对接企业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以线上产品销售带动线下产业扶贫及就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新媒体平台还为梁倩娟开通了专题直播一一[直播]基层代表梁倩娟的两会全记录??(点击图片查看)

新华网

刘永富:做扶贫要利用信息技术坐上时代的快车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7日0时50分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就“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河南报业全媒体大河报记者:年,兰考县率先实现脱贫,我们连续三年跟拍了兰考县张庄村闫春光的脱贫故事,今年我们去回访的时候发现,闫春光去年靠着卖小磨香油赚了二十多万,实现了小康。但是记者发现,他还没有开网店。请问刘主任,我们在技术扶贫尤其是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助推脱贫攻坚战有何安排?谢谢。

刘永富:兰考和井冈山是年脱贫,年宣布的。脱贫后,他们在继续做巩固的工作。张庄村我去过,脱贫之前去过一次,脱贫之后又去过一次,相隔两年,变化比较大。我有两个感觉:第一,张庄村没有大拆大建,农村那些房子修一修、整一整,就地整得干干净净,很有品位,你们可以去看。第二,没有见着闲人,大家都在干事,都在干活。

我觉得,村里应该有互联网,应该有电商,兰考这方面还是可以的。如果没有,是可以通过扶持开办电商的,他们还可以去陇南学习。确实像你说的,现在做扶贫要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来做,要坐上时代的快车。

这方面我们已经有典型案例,年开始,在甘肃陇南开展电商扶贫示范市试点,甘肃陇南是甘肃交通最不发达的地方,和四川交界,年时有80多万贫困人口,现在还有小20万。甘肃陇南的贫困人口通过“电商+扶贫”,年人均增收元,年人均增收元,年人均增收70元,年人均增收80元。非贫困人口增收比这个还要多。通过电商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甘肃陇南的农特产品现在没有卖不出去的了。老百姓转变了观念,靠自己的劳动来致富,市场要守信,要有质量,要有品牌的意识,要有现代化的手段。

我们在全国搭建了一个平台,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建了一个社会扶贫网,现在注册人数多万人,贫困人口有什么需求,经过管理员发布,在网上实现对接。到目前为止,快两年时间,发布了多万个需求,对接成功多万个,还是挺有成效的。下一步,准备把贫困地区的名特优、绿色有机产品,比如说青藏高原的青稞、牦牛,南疆的大枣、核桃卖到城里去,青稞降血糖,牦牛肉营养美味,新疆的核桃、大枣品质好,农民增收,城市人买到合适的产品,通过电商,压缩中间环节,两全其美。谢谢。

梁倩娟:希望更多农特产品通过电商走出大山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于3月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采访。

  北京青年报、北京头条客户端记者:

  我们知道甘肃陇南是比较贫困的地区,请问梁倩娟代表,您认为在这样的地方开网店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您认为在贫困地区开网店有什么样的问题,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陇上庄园”淘宝网店负责人梁倩娟:

  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先从“我是怎么样成为一名电商”开始。年以前,我在广东惠州打工,那个城市、那里的人教会了我很多,让我开阔了眼界。但是源于对家乡的一种感情,源于家乡陇南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召唤,我辞职回到了陇南。我的父母也是农民,我在农村长大,在家乡有这么一句话——“早知有陇南,何必下江南”,说明陇南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农特产品丰富。

  但是前些年,这些优质的农特产品要么卖不出去,要么价格非常低廉。在回来老家之后,我就立即投身到了电子商务的学习和实践中,参加市县组织的培训,终于在各个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的店铺“陇上庄园”开张了。我到现在还记得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村民的不解和疑惑,但是现在,就连我们村子里的老人都知道原来真的可以在网上卖东西,原来真的可以通过网络把农特产品卖出去,能有份收入。

  起初,做网店的时候,我一年的销售额也就几万块钱,但是随着不断地优化淘宝网店,我又增加了其他平台方面的扩展,比如说   年前我去一个蜂农家看蜂蜜,蜂农伯伯指着他房子后面的一块空地对我说,这片空地一到春天就会长出好多的蒲公英,你可以帮我们在网上把蜂蜜卖出去,这些蒲公英可以在网上卖吗?蒲公英大家都知道,消炎降火,网上也有很多人找我问,我就对伯伯说,蜂蜜可以卖,蒲公英可以卖,就连常见的玉米须也能在网上卖。伯伯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他表示,他今年要挖一些蒲公英送到我的网店里卖出去。

  还有另外一个阿姨,背了几背篓干葵菜到我的店里卖了几百块钱,当时她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想到我这一把年纪了,居然还能在家门口挣钱了”。听到乡亲们的话,我真的非常高兴,能为各位乡亲做一点事,我也觉得非常欣慰。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觉得能够为家乡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这几年来,我带动了多户农户增收,其中包括00多户贫困户。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上的近在咫尺,陇南的电商已经成为了一张闪亮的名片。今天借此机会,作为一名农村电商,我想要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让好的商家、好的卖家能够一路绿灯,同时希望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多多   梁倩娟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虽然她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农村小电商”。

  这个小电商迸发了大能量——她用自己的淘宝店,帮多户人家的土特产卖到全球,其中00多户是贫困户。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视察过她的家乡,梁倩娟记得总书记的话:“路再远,再难走,都要来这里看看。”

  十年后的现在,她已是全国人大代表。昨天,她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这些年在陇南做电商并带动周边乡亲脱贫的经验,总书记详细询问了陇南的气候、电商的营商环境等问题。在与梁倩娟握手时,还笑着对她说“电商”。

  这是十年之约,她和很多人一起做电商,让陇南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这个昔日甘肃省交通最不发达的地方。

  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的话说:通过电商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甘肃陇南的农特产品现在没有卖不出去的了。“要向陇南学习。”

  很多贫困户朝互联网迈出了一大步,而作为全国电商助农代表的阿里巴巴,则铺设了一条路。

  (乡间地头,很多农作物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在梁倩娟眼里都是宝。)

  还清晰地记得7年前,淘宝店接第一个订单的情景。

  已经很晚了,梁倩娟正准备睡觉,突然订单声响起,一个山东的客户下单了她老妈做的油泼辣子。她形容“是快要跳起来的狂喜”。

  “为什么会买一个从没有成交记录的新店铺的宝贝?”她问买家。

  对方回答:“就喜欢农家的原生态的东西”,“以后保持质量,好好做。”

  对于刚回乡创业的梁倩娟来说,这鼓励一辈子难忘。

  “小时候基本很少吃到肉。”家里穷,梁倩娟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先去西安,又南下广东,从流水线工人一路做到收入丰厚的世界强外企职员。

  她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打工第一个月,工资元,给家里寄去,自己留了”。

  “谁把陇南的山货卖出去,谁就是英雄。”梁倩娟在网上看到了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说的话。

  她不想当什么英雄,但回到家乡、改变家乡是她多年的心愿。

  回家,开淘宝店!

  (谁家的蜂蜜好了,谁家的鸡下蛋了,梁倩娟总是心里有数。)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的《蜀道难》说的就是梁倩娟的家乡。

  地处秦巴山区,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诗中有一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描述的就是梁倩娟出生的地方,徽县青泥岭。

  当地老人说,很多年前,陇南“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运输基本靠驮,几乎没有沥青路和水泥路……”

  梁倩娟几乎是整个村子睡得最晚的人。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处理订单。有时会去收货,谁家的蜂蜜好了,谁家的鸡下蛋了,核桃可以打了,她心里都有数。

  她不怕苦,觉得做电商是条“高速路”。

  淘宝店也成了村里的电商扶贫服务点,帮乡亲们卖货、充手机话费、买火车票。赵世佳给了记者一组数字,去年,他们帮村民们代购火车票、生活用品、代充电话费等2万元,代销土蜂蜜、核桃、黑猪肉、土鸡蛋等农产品96万元。

  年前,梁倩娟去一户蜂农家送还蜂蜜桶,见蜂农伯伯家后院长了很多蒲公英,“你可以把蒲公英晒干卖给我哦,蒲公英降火消炎,网上很多人要呢。”蜂农伯伯很惊喜,“蒲公英还能卖呢?”梁倩娟笑了,“玉米须也能卖呢。”

  家乡的电商企业,把豆皮卖到了台湾、果汁卖到了加拿大、大蒜卖到了马尔代夫……陇南的农特产品翻山越岭,飞越全球。

  (帮村民们代购、代销,成了梁倩娟的日常。)

  两条“高速路”确实展现在梁倩娟面前。年开始,国务院扶贫办在甘肃陇南开展电商扶贫示范试点,年时,当地有80多万贫困人口,现在,60多万户脱贫。

  在陇南,像梁倩娟一样的网店有近0家,陇南是全国首个电商扶贫示范市,得益于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

  另一条高速路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铺设的电商之路。也正是在这几年,阿里聚合整个经济体和生态圈的力量,一起在乡村搭建商业基础设施,为乡村提供普惠的交易、物流和金融服务。

  阿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年,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平台网络销售额超亿元。超过00个贫困县网络销售额达到或超过亿元。

  就在去年,阿里兴农扶贫频道与全国数百个贫困县合作,累计孵化特色商品个。在阿里平台活跃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网店有80多万家,网络零售额亿元,相比年增长了4%,网络零售额在国家级贫困县中占比为69%。

  梁倩娟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变,高速通了,机场有了,动车也跑起来了,两当县已经脱贫摘帽,徽县、成县也达到了脱贫标准,马上要摘帽。

  电商为扶贫打开了一条新路,梁倩娟会带着更多人向前跑,带着家乡的骄傲。

央广网

3月7日下午,习近平来到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甘肃,一度是全国贫困地区的代名词,又曾是中国扶贫开发的策源地。年2月,习近平在赴甘肃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六年后,又一个春天来临,牵挂依旧,寄望更深。

梁倩娟和“陇上庄园”的扶贫故事

依然是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依然是下午三点,习近平健步走入审议现场。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会标更换成了甘肃代表团。(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下午两点半,甘肃代表团的代表陆续抵达会场。(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33岁的梁倩娟有着多重身份。十几岁时她随亲戚到广东惠州务工,是一名打工女孩。二十几岁返回家乡陇南,成了一名淘宝店主。今天,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她面对总书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梁倩娟代表,陇南市徽县“陇上庄园”淘宝网店负责人。(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梁倩娟的淘宝店叫“陇上庄园”。从最初卖妈妈做的油泼辣子,到奔波几十里山路去老乡家收土蜂蜜,从当年扛大包、坐公交到县城上货、运货,再到走快递渠道、一天发上千个包裹,五年来,“陇上庄园”越做越大,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带动许多贫困乡亲增收。如今,她的网店有了一个皇冠,还注册了“龙涓丰”商标。

△梁倩娟帮老乡们卖核桃和天麻。

梁倩娟和“陇上庄园”的扶贫故事并不是个案。当天上午,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出席了一场主题为“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记者会,就说到了“陇南电商扶贫模式”。从年开始,国家在甘肃交通最不发达的陇南启动电商扶贫示范市试点,去年人均增收80元。

△正在发货的梁倩娟

梁倩娟在发言时还特别向总书记提到,在创业的路上,自己收获了爱情。当年,为了把产品展示图做得美美的,她找到了自学成才的赵世佳。两个年轻人越走越近。现在,丈夫赵世佳不仅是“陇上庄园”的美工,还是管理员、搬运工。梁倩娟说,这段时间自己出门在外,店铺就是由丈夫在打理。

△正在老乡家收土特产的赵世佳

梁倩娟走出人民大会堂时,丈夫赵世佳发来   农家“电商妹”:受困于山,得益于山

  中新社记者丁思

  与平日里扎着马尾、戴着帽子、背着布袋收农货的形象截然不同,走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的梁倩娟换上了一身黑西装,显得干练十足。这位从大山里出来的姑娘面对媒体从容自信,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大山中开网店的经历。

  梁倩娟的家乡甘肃陇南市地处巴蜀咽喉,西秦岭横亘其间,古人曾用“难于上青天”描述此地行路难。虽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受困于山,走出大山成为当地年轻人的梦想。

  出生于陇南市徽县水阳镇石滩村的梁倩娟,2岁跟随表姐外出打工,希望将“梦”安置在城市。一次回乡探亲时的所见所闻却让她决定将根扎在家乡,实现梦想。

  “家里的核桃、蜂蜜等新鲜农产品吃不完,放在家里都烂掉了,而这些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在城市里紧缺且受欢迎。”她说,要留下来。

  年,陇南市成为国务院扶贫办的电商扶贫试点市。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发展电商,吸引返乡人员创业投资。同年,她加入当地早期的女电商队伍,成为“陇上庄园”网店店主。

  “这也能卖钱?”创业之初,梁倩娟拿着布袋去农户家中收购农产品,老乡们半信半疑。

  其实,梁倩娟也不太确定,“没想太多,我就硬着头皮往前走。”

  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她日渐掌握了其中的门道,从最初卖妈妈做的油泼辣子赚到“第一桶金”,到如今销售上万斤的山核桃、土蜂蜜、野山菌等;从当年的扛大包坐公交到县城上货,到如今的快递发送包裹,五年来,梁倩娟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

  年,她注册了自己的商标“陇涓丰”,并建立蜂蜜核桃糖的加工车间。目前,她在淘宝、   电商成为了当地民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更成为了连接大山内外的纽带。截至目前,像梁倩娟这样的“网络店铺”在甘肃陇南共有.4万家,累计实现电商交易额超过30多亿元,累计开展电商培训25万多人次,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2万人。

  “老乡们的观念变了,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多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梁倩娟总是会拿出手机给前来采访的记者们“炫耀”农户送过来的新鲜土特产。

  梁倩娟说,交通不便的陇南是被外界最不看好的发展电商的区域,如今却成为了全国效仿的电商扶贫陇南模式。

  困于大山,得益于山。如今,梁倩娟还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深挖”当地“山货”。小时候烧火用的玉米须、空地里的蒲公英、无人问津的干槐花……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土货”,在她看来都是“畅销品”。

  通过走访和调研,对于目前农村电商存在的困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梁倩娟,她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扶持力度,协调对接企业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以线上产品销售带动线下产业扶贫及就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打算整个直播平台。”除了微店、网店等新媒体销售平台,梁倩娟还计划利用直播平台,将农特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销售的全过程拍摄下来,“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享用绿色农产品。”

  3月8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会前的代表通道上,来自甘肃陇南市徽县水阳镇石滩村的梁倩娟代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农村电商,她希望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大山,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而就在此前一天,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现在做扶贫要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这方面已有典型案例。陇南是甘肃交通最不发达的地方,年被选为电商扶贫试点城市。陇南的农特产品现在没有卖不出去的了,老百姓转变了观念,靠劳动致富,有品牌意识。

  万事开头难,鼓励有文化有收入保障者“先吃螃蟹”

  陇南市地处巴蜀咽喉,山大沟深、信息闭塞,长期以来,贫困人口多。这里绿色无污染的“山货”鲜被外界知晓,当地民众陷入“富饶的贫困”“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境地。

“瞄准”电商发展前途,武都区民众徐涛返乡创业开办电商公司。图为徐涛及其公司产品。 高康迪摄

  怎样把农民的好东西卖出去,卖个好价钱,完成脱贫任务?

  年,陇南官方提出,以电子商务助推精准扶贫,将“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借电商推介陇南的特色产业、产品,提高地方知名度。

  然而,发展电商初期,很多人非常茫然,不知道怎么做。陇南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田广慈回忆,年以前,武都区鲜有人听过“电商”二字,山区群众更是从未通过网络购买或销售任何产品,网络对他们而言是“虚幻、不真实”。当地农村的绿色无污染农产品也一直处于“自给自足”“养在深闺人未识”和“传统贩售贸易”的状态。

  电商发展之初,作为当地倡导者——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经常在会上“抽查”领导干部们的“作业”:现场打开手机,在网上进行购物、付款等系列操作。后来提出在市、县区、乡镇成立各级电商机构,鼓励有文化知识的乡镇干部“先行先试”,再将经验教给农民,还将电商作为考核内容。

  孙雪涛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发展电子商务既是一个喜悦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些网店可谓“九死一生”。因为互联网时代,电商变化非常快,稍有不慎就落伍了。

  从对电商的“两眼一抹黑”到“什么都能上网卖”

  虽然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很快陇南官方统一了能发展电商的思想。因当地特色农产品质量优、品种全、产量大,适合做网上批发销售;产量不大的农产品,适合网上零散销售。电商让农产品“变成”了现金,增加了民众的收入,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信心。“电商扶贫”的提出,对陇南可谓是“雪中送碳”。

  逐渐,在陇南的各县区,都陆续出台了电商奖补政策,仅武都区一年根据订单、销量给电商的奖补已超过百万元。年底,武都区有效运营网店家,培育电商年销售额逾千万元网店30余家、逾百万元网店余家,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入驻商家家,建成56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

  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陇南还“尝鲜”其他领域。通过互联网“推山荐水”,“卖”陇南的旅游、文化。互联网在陇南可谓“物尽其用”。

  当地鼓励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乡村干部,还有妇女和残疾人等发展电商,从对电商的“两眼一抹黑”到“什么都能上网卖”,从一个县渐渐扩展到全市,探索出了以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助农增收为出发点,以网店、微店和微博、   既能赚钱又有尊严民众“触网”积极性渐高

  由于身体有残疾,武都区外纳镇板仓村的张海强长期以来离不开政府和家人的帮扶,就算如此,生活仍然过得很拮据。

  年,张海强第一次接触到电商,应聘到武都区一家网店做客服。工作一年熟悉了经营模式,第二年,在武都区政府的帮助下,他自己开了网店,年盈利2万多元。“电商让我有尊严地实现梦想,我的心没残,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他说。

  在陇南市农村,七成以上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在“陇南发布”和“乡村大数据”上,村民不在村里在群里,远在外地,也可常“回村看看”。时常有身处外地的村民在   截至目前,陇南市开办各类店铺.4万家,累计实现电商交易额超过30多亿元,已开发适销产品类26种。累计开展电商培训25万多人次,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2万人,电商扶贫“陇南模式”被省内外多个地区成功借鉴。

  电商发展“久久为功”实现弯道超车

  过去,电商仅限于一个人在家里拉一条线,备台电脑或手机“小打小闹”。后来考虑到信誉度、网货的质量、包装等因素,陇南市鼓励大团队统一组织、设计、包装、加工,集体化发展。

  “淘宝像零售,就像批发。”走访武都区,最为当地电商企业津津乐道的就是网大宗货批发平台,目前已吸纳几百家电商企业注册,形成产业带。武都区大量的油橄榄、花椒、中药材等,绝大多数通过平台,或线上直接对接,或线下签合同大批量销售。

  通过大量网店的展示,让一些大城市的终端用户直接看到了农村产品的质量优势,借此也提高了陇南一些农特产品的知名度。田广慈举例说,最明显的莫过于武都花椒和油橄榄知名度的提升。八九年前,武都花椒斤卖20多元钱,不少外省的商贩来民众家里低价收购,再高价转卖出去。而去年,武都花椒在网上斤已卖到20元左右。

  目前,武都区建成万亩花椒基地8处,千亩花椒示范基地08个,花椒产量占全国20%左右。武都区每年举办“花椒节”,吸引经销商、收购大户,当地在此领域逐渐有了“定价权”。

  截至目前,陇南市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9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38个。累计建成物流快递企业家,快递网点累计达到个,行政村有线宽带全覆盖。年,“双十一”线上销量.72万元,“双十二”线上销量.83万元,电商扶贫对陇南贫困民众的人均收入贡献额达到80元。

  “没有市委持之以恒地抓电商,我们发展不到今天的样子。”田广慈说,在过去长久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情况下,陇南发展落后,但在电商扶贫方面,陇南走在全国前列,体现了“弯道超车”。(记者殷春永闫姣高康迪)

中国经济网

  ▲3月3日下午,人大甘肃代表团全体会议结束后,梁倩娟代表与来自安徽代表团的赵皖平代表就精准扶贫等话题进行讨论。

  ▲3月3日,人大甘肃代表团,梁倩娟代表(中)在全体会议上认真听取代表发言。

  ▲3月3日,梁倩娟代表在驻地准备发言稿。

  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是甘肃陇南市徽县水阳镇石滩村“陇上庄园”网店的店长。在这名“80后”全国人大代表眼里,地处秦巴山区的家乡山大沟深,盛产土蜂蜜、山核桃、中药材等绿色优质土特产,其实“富得很”。

  年2月,在外打工的梁倩娟回乡创办“陇上庄园”淘宝店,她组建了团队,通过淘宝网、   目前,陇南市有万多家像“陇上庄园”一样的网店,成为山区贫困群众将自家土特产卖向全国的平台,陇南市也因探索出“电商扶贫”的新路子,被列为国家首个电商扶贫示范市。

  今年全国两会上,梁倩娟代表建议,应加大电商扶贫政策扶持力度。希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冷链仓储、乡村物流、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品牌打造和法律保护等方面给予电商扶贫更多的政策支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景录陈发明摄影报道)

放眼神州春意浓

砥砺奋进正当时

媒体聚焦助力陇南脱贫攻坚

让我们共同感受春天里

陇南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监制:石鼓责编:李文霞

编辑:袁媛远校审:张卓宁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白癜风药膏有哪几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seoxy.com/zslq/1956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