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水车地里冒出天然苏打水,彩色鲤鱼做

看乡村振兴,走美丽乡村。欢迎收看由保利发展控股特约播出、瑞山天泉协助制作的《民生》美丽乡村行。

昨天,美丽乡村行摄制组去水车镇看了古村落、看了非遗文化,还品尝了极具特色的辣木宴。今天咱们继续水车之行,这第一站咱们先去一所学校看一看!

在水车镇梅江中学校长宋明的引路下,摄制组走进了这座位于校园内黄琪翔纪念馆,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主要介绍黄琪翔将军和他的夫人郭秀仪女士的生平事迹,他们两人对新中国的成立,包括以后的建设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宋明告诉摄制组,黄琪翔经历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伟大变革时期,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累累战功。

宋校长告诉摄制组,黄琪翔将军是梅江中学的校友,因为黄琪翔将军英勇抗日的事迹对学生们在爱国主义教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这里也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纪念馆的一楼主要展示了黄琪翔将军生平事迹、照片、使用过的物品等,二楼则是摆放着黄琪翔将军夫人郭秀仪的有关物品,其中,二楼内的一幅幅绘画吸引了摄制组的眼光。校长告诉我们,这些画作大多出自于郭秀仪之手,她可是齐白石的入门弟子,在绘画方面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逛完纪念馆,校长还给摄制组推荐了一个更能深入了解黄琪翔夫妻的地方,那便是黄琪翔故居“仪园”。广场内,黄琪翔夫妻的雕像引人注目,雕像后方的一座极具特色的三层建筑更是让摄制组惊讶。

管理人员告诉摄制组,建筑是在年建成的,到了年被人放火烧了,成了历史遗迹,如今他们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保护和修缮。黄琪翔故居的管理人员黄梓豪告诉我们,“仪园”是用黄琪翔夫人郭秀仪的嫁妆建造的,主体由前后两栋,前栋为中西合璧的歇山式三层建筑,后栋为客家传统民居“单堂屋”。

走进仪园,不得让人惊叹以往的建筑工艺,虽然经历过大火的“摧残”,房屋的屋顶以及屋内都被损毁,但房屋的整体结构保存完好。

广告时间

广告时间

了解完名人,摄制组就要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啦!这个“目的地”对于水车镇来说,也是个“特色”。

一大把一大把饲料撒入鱼塘内,不一样的风景出现了!黄的、红的,五颜六色的鱼纷纷跃出水面争相抢食。

瞧瞧,这些鱼长得可真是好看。养殖场的负责人林老板告诉摄制组,塘里的鱼主要是观赏鱼,以日本精品锦鲤和蝴蝶鲤为主。

养殖场负责人告诉摄制组,说起观赏性,要数日本锦鲤好,但销量却是蝴蝶鲤更好。受到技术影响,如今鱼塘里的日本锦鲤多以进口为主,鱼苗价格大概在一条元左右。

其实,水产养殖业作为水车镇的主导产业之一,观赏鱼只是其中一类,水车镇更多的是养殖以四大家鱼为主。

鱼要养得好,得有好的水质。在水车镇的白沙村内就“藏”着一座罕见水源,据说,这个水源头内涌出来的水,喝起来口感独特。等啥,尝尝去!

在水厂管理人员的引领下,隔着一个大大的透明玻璃,摄制组看到了玻璃井里的咕噜咕噜地正在冒泡。

正当摄制组们看得稀奇时,水厂管理人员罗飞就给摄制组递过来一杯水!

管理人员告诉摄制组,杯子里盛的可是含天然苏打成分的矿泉水。在地下压力作用下,自然涌出来的原水,口感非常独特,内含的矿物元素对人体非常有好处,入口就能感觉到苏打的味道。

摄制组这边还没从天然苏打水特殊的味道里反应过来,罗飞又拉着摄制组近距离接触原水的气味,这次可是靠鼻子闻的。刚靠近,记者感受到了一股喝可乐时气涌上鼻子的感觉,浓浓的碳酸味道。

这味道可真是“够上头”!如此独特的原水是从何而来呢?管理人员告诉摄制组,天然苏打水的地质环境,经过特殊的地质结构和漫长的年代,将岩石中的各种矿物元素吸附在水上,以地下承压的方式涌出来,水车镇因背靠梅南林场,自然环境好,也造就了这独特的原水。

广告时间

广告时间

接下来,我们一起逛一逛白沙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话到这,随行的白沙村村干部就先将摄制组带到了村民吴叔家。

村干部告诉摄制组,吴叔家是村里建设美丽庭院的示范户之一,村里帮吴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园林绿化建设。如今,吴叔家不仅可以种出无公害的蔬菜,还可以享受园林绿化带来的幸福感。

走进吴叔家,只见庭院里种满了花花草草,有凉亭、吊椅,休闲的乡村气息就已经出来了,加上凉亭旁小鱼池的点缀,整个庭院更是有“趣”。

吴叔告诉摄制组,庭院打造得如此美丽,他个人并未出资多少,大多都由政府“买单”了。不仅如此,在他隔壁的父母家,不仅有庭院,有喝茶地,还有老母亲种菜的菜园,这样的乡村生活怎能不让人羡慕呢!吴叔家门口的风景真是令人“贪恋”。

走出吴叔家就是九曲长廊,木质的栈道,湖面上用各色“古雨伞”点缀,甚是好看。

通过对村里的水域清理、美化及危旧房拆除、民居的外立面提升改造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扩宽村道,铺设沥青路面,建设乡村客栈、小型停车场等服务配套设施,串联休闲节点,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白沙村的大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开心也挂在了脸上。

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是美丽乡村建设最美的“诠释”!看完白沙村的好山好景好水,咱们再去看看鹅峰村的“好物”。

在鹅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其中一间房间内,驻村干部李冬艳告诉摄制组,新一季的原木赤灵芝的菌包种植又开始了,两个房间内大约有个菌包。收获的孢子粉在去年能卖出个好价钱,村里不少贫困户通过种植原木赤灵芝的菌包,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驻村干部告诉摄制组,近几年,在帮扶单位的主导下,因地制宜,发展木耳、灵芝、金银花等现代立体农业,打造产业帮扶示范园助农增收,鹅峰村早就脱掉了省定相对贫困村的“帽子”。

相信在大伙的努力下,

生活肯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这3篇文章梅州人都在看

?榜上有名!感谢有您!

?丰顺:直击现实版破冰行动!

?何为居家健康监测?返回城市需要14天居家监测吗?最新回应来了

温馨提醒:如果您的物品丢失了,可在《民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qingxingye.com/lqhnt/1958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