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聚焦塑料回收再生这是第篇
导语:
到目前为止,再生回收产业链中没有为塑料泄漏到环境中支付成本的单位和个人,也没有制度或者政策规范回收行业。长此以往,也不会有为阻止塑料泄漏到环境中而承担经济或人力成本的意愿和动力,治理塑料污染便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所以回收塑料的动力机制不解决,再生行业性的“负税收”难以扭转,而支持性、鼓励性的税收政策,就是建立回收动力机制的一个重要抓手。
废塑料再生资源整体税收问题
从总体上来说,再生资源行业面临的税收问题,主要体现在行业现行税收政策导致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税负过重,加工环节优惠政策条件苛刻不合理,进项成本难以落实认定,能够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有限。与此同时,不但在税收方面存在问题,同时回收体系也不健全。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一方面造成不公平竞争,引发企业“劣企驱逐良企”现象,另一方面导致再生回收成本高于原生资源,下游企业不愿意使用再生原料,加剧了原生资源的消耗。
废塑料再生企业上游税收现状
回收站通过社会上的拾荒人员、微型回收站等层层积累,集中后销售。但个人无法提供正式的发票,如果要求这些个体户去税务代开发票,对个人来说根本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本,也不会再继续对回收站送货,导致规范企业帮助个体供应商去代开发票。
小微型的打包站也多为个人经营,不愿意纳税。该环节的发票基本由规范的再生工厂代开,税费也由再生工厂承担,如果不负担这个税费,再生企业所得税无法承担,导致规范的再生企业必须帮助个体供应商去代开发票。
对正规回收企业来说,由于增值税差别税率政策以及行业特点,基本没有规模性的回收企业;有一定规模的也需要拆分出很多小公司。
废塑料再生企业实际征税现状
再生企业代缴税收计算:疫情期间优惠,综合税负1.65%(1%的增值税普通发票、附加税1.2%*50%和核定个人所得税0.5%),此项缴纳的1%增值税不能作为进项抵扣,只能做为成本凭证列支。
再生行业税收计算:例如销售额在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按照营业额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即征即退50%,相当于销售额的6.5%。缴纳附加税,按应缴增值税的5%缴纳城建税、3%教育费附加、2%地方教育费附加,合计10%。即销售额的1.3%。
综上所述,经过调查得出废塑料规范再生企业实际缴纳的税收数值为1.65%+6.5%+1.3%=9.45%。
规范再生企业面临的征税风险
企业所得税扣除风险:回收企业没有进项成本,以自制凭证入账,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凭证缺失,企业多以4%利润率计算毛利润,并以此基础的25%所得税率上交1%企业所得税额。成本不规范为企业及税务管理埋下隐患,也为废塑料生产企业转移利润提供了便利,为各种资金支付违规违法提供了土壤。
增值税发票供应风险:由于回收企业没有进项发票,没法证明购入货物数量,如果限制开票就会使企业经营中断;如果不加以限制,极易造成虚开或者代开专用发票,也加大了税务机关的风险。
个人所得税征收风险:由于回收企业支付给个人回收资金既没有取得合票也未缴纳个人所得税,形成事实上的偷漏税;同时还存在大额的公转私业务,进一步衍生了资金监管等问题。
对比不规范企业来说,无任何的税款支出,这样大规模的无票市场存在,外加增值税发票供应风险都由规范再生企业买单。面对这样的竞争规范企业运行困难,目前调查到的再生企业基本没有7%以上的纯利润,基本是亏损的边缘或者更长的产业链才能维持经营,企业没有行业投资更新设备和扩大企业规模的意愿。所以急需政府部门对废塑料行业实行优惠政策。
其他行业值得借鉴的税收政策
免增值税。规定以废旧轮胎为原料生产的胶粉等企业免税;同时规定对污水处理劳务免征增值税。
即征即退政策。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以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等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
先征后退政策。仅适用于以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
税收奖励政策。适用于商贸、服务行业。税收奖励返还只要体现在纳税上面,只要企业在当地纳了税,地方政府会以奖励扶持的形式,根据企业纳税的部门按一定比例返还给企业。一般是按照地方留存的50%-80%奖励,增值税地方留存50%,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40%。当月纳税次月奖励给企业不需要提升申请,直接返还给企业账户。
政策建议
对再生企业实行低增值税税率,如3%。在废塑料再生资源行业执行增值税税率的基础上,对回收环节免征增值税,不开增值税发票;
大幅增加加工环节增值税即征即退比例,如全部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70%的优惠政策,开具增值税发票。并要求企业做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多数据互联网存证,用新的技术手段保证税务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不能做到,可以适当提高即征即退的比例。
其他方面的建议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管理者和企业家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完全不同。税务部门对行业税收情况的判断和企业家对企业缴纳税收的情况落差较大。
我们建议,废塑料作为一个典型品种,能否召开专门的调研会座谈会,邀请管理者、专家、企业家、协会一起充分沟通,寻找一个试点的税务政策,避免多家大幅度补贴,企业又没有得到实际帮忙的困难处境。同时也避免过去行业不自律和税务技术不能全条链监管带来的负面事件对未来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END—
塑料行业奥斯卡
治理塑料污染“金苹果”奖全新亮相!征选火热进行中,C位出道的究竟会是谁?ChinaReplas(秋季)第四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隆重揭晓!
点击图片获取评选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再生塑料2万人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