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双控VS石墨一体化,如何打破新瓶颈

沥青基碳材料做最纯粹的知识分享高等沥青

负极

针状焦

碳纤维——广告位—————正文开始———

来源:香港财华社

作者慧泽李

璞泰来与杉杉股份为啥近期双双大涨?这与锂电负极材料的躁动有关。近期内蒙限电加剧石墨化产能紧张,加之负极石墨化是当前负极最主流技术,负极材料可能就从产能过剩转变为产能紧缺,目前国内负极石墨化加工主流报价在1.8-2.2万元/吨,部分零单报价达到2.3-2.5万元/吨,相较于年初1.2-1.5万/吨,最高涨幅超过%。在石墨化产能紧缺的情况下,最利好的是——石墨化自给率更高的公司,这或许是近期锂电负极概念股大涨的原因所在,这种上涨能够持续多久?负极材料上下游产业链的怎样的?市场前景多大,以及行业壁垒多高?负极材料概念股谁更有发展潜力?

01负极材料产业链涨价逻辑

负极材料石墨化是指高温下将碳原子由杂乱不规则排列转变为规则排列的六方平面网状结构,其目的是获得石墨高导电、高导热、耐腐蚀、耐摩擦等的性能。

石墨化分为天然石墨化和人工石墨化,与天然石墨化相比,人工石墨化具有更好的耐腐蚀、导热性好、渗透率低等特点,应用领域更广,人造石墨化是当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主流技术。

从工艺流程来看,人造石墨主要有预处理、造粒、石墨化加工和球磨筛分四大工序中,一体化生产代表着行业未来的大方向,而造粒、石墨化加工、碳化包覆是一体化生产环节的关键,体现负极行业技术门槛和企业生产水平的主要是造粒和石墨化两个环节,决定着产品的性能优势以及成本优势。

从原材料来看,人造石墨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焦类、初级石墨、沥青、石油焦等。

在当下的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约占汽车总成本的比例约为40%,在动力锂电池的材料成本构成中,负极材料占动力电池成本的比例为10%-15%,也就是说,负极材料约占新能源汽车的总成本大约为:40%×15%=6%,具体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位置如下所示:

石墨化加工费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大。石墨化加工费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总成本的30%以上,近几年受到环保监管的影响,石墨化加工产能受到限制,加工费不断提高,导致负极厂商生产成本持续上升。

目前国内负极石墨化加工主流报价在1.8-2.2万元/吨,部分零单报价达到2.3-2.5万元/吨,相较于年初1.2-1.5万/吨,最高涨幅超过%。而为了应对成本上升,部分负极企业继7月涨价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议价,下游电池客户为了保供,对于此次议价均表示接受。

而电费的上涨是导致石墨化加工费用攀升的主要诱因,上游承压,这是负极产品涨价的内部原因。

还有一个外部原因是石墨化产能地区的限电政策。负极石墨化加工行业属于高能耗,耗电量非常大,石墨化加工过程中的电费约占石墨化成本60%,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四川、山西、云南等电价相对比较低廉的地区,其中,内蒙古是国内负极石墨化产能重要集聚地,约占全国总产能46%,内蒙开始限电后,石墨化产能紧张加剧,成为限制负极产量的瓶颈环节。

另外,石墨化生产线建设周期较长、地方政府控能耗、限电等因素导致产能扩张低于预期,加之去年负极材料行业的整体产量并无过多储存,供给端短期释放产能乏力,因此,接下来负极产品的涨价是大概率事件了。股市往往会提前发酵,一些投资者提前接受到这一逻辑,顺理成章的反映到二级市场,造成璞泰来与杉杉股份等负极概念股近期的大涨。

璞泰来在9月17日以.04元收盘,创下历史新高,且盘中的时候触及到.29元这个位置;杉杉股份在9月15日以39.48元的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中科电气在9月23日以35.62元的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

其实,限电与电费上涨都是国家出台能耗双控政策后的两个衍生现象,双控政策主要针对高能耗行业,年2月7日发改委发布了各地区年能耗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考核结果,公告通报批评了内蒙古(唯一)未完成双控任务,3月9日,内蒙古印发《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试图控制高耗能行业产业规模,并加紧限电,其他有涉及石墨化负极材料生产的地区也多少受到这方面的波及。

02市场前景行业壁垒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汽车产销数据,年前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万辆和.9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9倍,其中,8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提升至17.8%,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更是接近20%。

另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4.9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12.0%。1~8月我国新能源车累计零售.9万辆,同比增长.1%。

欧洲新能源汽车年1-8月累计销量为.9万辆,同比+%,电动化渗透率达17.4%;美国新能源汽车年1-8月累计销量35.1万辆,同比+%。

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在整个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乘风破浪,势如破竹,这样势必利好上游的动力电池,进而拉动上游负极材料的出货量,因此,从下游的释放的利好这一角度来看,负极材料的行业前景自然不言而喻。西南证券预计年、5年负极材料需求量达到70万吨、万吨。

高工锂电GGII调研数据显示,-0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逐年上升,0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36.5万吨,上半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33.5万吨,同比增长.87%市场增幅超预期,主要系全球各领域锂电池需求大幅增长所致。其中,人造石墨出货量由年的8.03万吨上升至0年的30.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近40%,具体如下表所示:

无论是人造石墨还是负极材料的整体出货量,均是稳步的逐年升高的趋势。

目前动力电池主要分为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高镍电池,值得一提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对负极材料的需求是高于三元电池的,自年以来,磷酸铁锂电池重获国内乘用车的青睐,产销量逐月上升,5月份国内磷酸铁锂电池产量首次超过三元锂电池,7月份,磷酸铁锂电池的单月装车量首次超过三元锂电池。

也就是说,动力电池内部出现的分水岭——磷酸铁锂电池的回归,将加快提升负极材料的释放量。

行业壁垒:传统的负极石墨化工艺为坩埚法,但坩埚法能耗和成本较高,环保也存在问题,国内头部负极企业开始采用箱式炉工艺与连续法工艺。箱式法和连续法在单位电耗、单位面积产出均有明显优势,相比传统石墨化坩埚炉加工工艺,箱式法和和连续法工艺的单位电耗分别降低20-30%、40-50%。同时,箱式法和连续法单日产出是传统坩埚炉工艺的2倍和5-6倍,连续法还在产品一致性方面更优,未来两种工艺有望成为主流。相关企业的工艺路线如下所示:

石墨一体化布局,石墨化加工的自供比例越高也有利。负极材料厂商目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石墨化加工外包,委托加工;一类是公司内部加工,不依托外部;显然,后者更具竞争力,因为一方面可以把产能释放的钥匙攒在自家手中,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在能耗双控背景下,谁的工艺路线所需能耗低且环保,谁在石墨一体化布局上自供比例高,谁就能在行业上领跑。

03掘金机遇:负极概念股大盘点

璞泰来(.SH):A股锂电负极一哥,实至名归,上半年负极材料业务出货量为4.53万吨,同比增长.57%,负极创造收入24.54亿元,同比增长79.46%,负极产品销售均价为5.42万元/吨。

产能方面,截至年6月30日,璞泰来石墨化产能达到6.5万吨;随着内蒙二期5万吨石墨化在下半年建成投产,公司山东及内蒙的石墨化产能在年底有望超过12万吨,石墨化加工的自供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全资子公司山东兴丰、内蒙紫宸兴丰在客户认证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厢式炉改造,为加快推进公司内蒙生产基地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进程,公司加快推进内蒙紫宸与内蒙兴丰吸收合并事宜,实现负极材料和石墨化团队的协同整合。这就是前文提到的石墨一体化布局的措施。

为满足动力电池下一阶段的市场需求,公司在四川邛崃规划建设年产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其中一期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以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启动建设。

杉杉股份(.SH):上半年负极材料业务出货量4.15吨,同比增长.79%,单看出货量快追上璞泰来了,负极创造收入16.46亿元,同比增72.71%。

上半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均价为3.96万元/吨,同比下降18.80%;包头一体化项目一期达产,依托内蒙古当地的电价优势和一体化产线优势,降本增效明显,导致产品毛利率提升。

近期能耗双控政策不断发酵,内蒙古限电与电价上涨,这会不会对杉杉股份的产量与毛利产生冲击,是一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qingxingye.com/zxlqhy/1961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