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化工新材料周报PBAT价差显著扩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核心观点

新材料:大单品是方向,围绕自给率+下游产业壮大寻找机遇。新材料核心特征在于新且小,成长为大企业需要受益于自身优异的性能和下游产业的壮大而成为大单品,或者着力成为某类技术的平台型公司。着眼未来,自给率抬升驱动的电子化学品、低碳经济驱动的电池材料、传统原料的深加工预计会成为产生大市值公司最为集中的领域。

电子化学品:涨价步伐展缓,国产化正当时。半导体方面,本周DRAM和NAND近期价格处于高位盘整态势,本周价格整体小幅下降。由于国际芯片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多数下游厂商开始订购国产芯片,进一步促进我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同时,美国、日本等国家也逐渐发布有关政策,以缓解该产业链供应紧张问题。显示器件自疫情后价格持续攀升,今年4月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同时,为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在需求急速扩张和上游零部件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我国发文对部分新型显示产业所需关键材料免征进口税。

新能源(锂电池)材料:供应紧张,价格整体高位运行。磷酸铁锂正极和石墨负极近期稳于高位,分别为/元/吨,同时电解液溶质六氟磷酸锂价格接连上涨,本周实现元/吨。在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的带动下,磷酸铁锂已成为目前锂电池正极的热门选项,需求一度扩张,主流大厂目前产能吃紧;石墨电极上游价格整体偏高,其中针状焦供应紧张,价格或将继续上调且影响石墨电极开工情况;六氟磷酸锂目前行业库存水平已至最低位,厂家订单激增,供应明显不足。

可降解塑料行业:价格趋稳,成本持续下落。近期PLA、PBAT主流出厂报价分别为3/2.5万元/吨,自前一波涨价后价格盘整下调。同时,PTA、己二醇、BDO价格持续下调,可降解塑料成本端整体有所缓和。从需求上看,虽然传统塑料存在价格优势,但在“限塑”大背景下,山西、北京陆续落实“限塑”相关措施,预计不久后全国其余省份也将跟上,“限塑”逐渐收紧将带领可降解塑料需求进一步扩张。

有机硅深加工产业:装置突发停车,价格全面回弹。受环保监察等因素影响,本周有机硅企业大量装置进入停车检修期,下游补库采购欲望回升,本周有机硅中间体工厂库存明显下降,DMC价格大幅回弹。原料方面,甲醇近期震荡运行,金属硅价格基本稳定。此外,本周有机硅产品全线持稳。由于装置突发停车,预计短期内有机硅产业链需求回升,支撑价格稳中有升。

投资建议:在通胀→利率→估值的逻辑链条中,我们基于商品价格上行趋势未完的判断,认为高估值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叠加前期市场以大为美的特征,给予新材料部分公司以一定的预期差,使得中小市值为主的新材料板块蕴含了不少投资机遇。我们建议沿着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材料、可降解塑料、有机硅深加工等细分板块进行筛选。目前,我们已经找到的OLED产业中的蒸发源龙头企业奥莱德股价明显低于我们的估值。

风险提示:景气度复苏不及预期,国产化节奏受到政策干扰。

一、新材料:大单品是方向,围绕自给率+下游产业壮大寻找机遇

新材料属于相对概念,主要区别于橡胶、塑料和化纤等成熟的大品类,其核心特征在于新且小,从板块划分上可以简单分为新能源材料、电子材料和其他材料。新材料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明显受益于技术壁垒的同时,也受制于底层研发资源复用性相对较差,使得板块内的公司市值整体偏小,呈现为高估值+高增长+小市值的局面,企业的崛起需要找到能不断壮大的单品或者无限拓展应用场景的基础技术,定价方面主要采用成长型赛道的方式。

以市值作为结果,目前亿以上的新材料上市公司只有23家,亿以上的新材料上市公司共有11家;超过亿市值的新材料公司中新能源化学品7家,电子化学品只有国瓷材料和雅克科技,其他板块目前只有金发科技和金禾实业,背后主要是部分新材料受益于自身优异的性能和下游产业的壮大而成为大单品。着眼未来,自给率抬升驱动的从事电子材料、低碳经济驱动的电池材料、传统原料的深加工业务的公司和基础技术平台公司预计会成为产生大市值公司最为集中的领域。

二、电子化学品:涨价步伐暂缓,国产化正当时

(一)半导体材料:芯片价格高位震荡,供不应求推进国产化

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持续向中国大陆迁移,上游电子化学材料市场的高速增长赋予中国新材料企业分一杯羹的机遇,发展路径沿低端替代份额提高+高端产品逐步突破的方式展开。就品类而言,半导体涉及的化学品主要有5大类:光刻胶、电子气体、湿化学品、抛光液/抛光垫和金属靶材,当前自给率分别仅约58%、12%、23%、22%/小于1%和小于10%,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为美日企业所垄断。国内新材料企业结合各自优势以重点单品为主攻,行业内错位竞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光刻胶:目前低端PCB光刻胶国产替代最快,高端半导体光刻胶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上海新阳KrF厚膜、ArF干法光刻胶研发到达中试阶段;晶瑞股份完成KrF(nm深紫外)光刻胶中试;南大光电研制的ArF(nm)光刻胶样品处于客户测试阶段。电子特种气体:纯度为核心指标,国内企业普遍做到5-6N,林德和法液空等海外领先企业技术可达6-9N。国内以华特气体、金宏气体和七一八所(非上市)为首:华特已具备清洗气、刻蚀气和掺杂气等技术,目前仍在继续扩大产能。CMP抛光材料:全球抛光液和抛光垫市场被美、日企业垄断,国内抛光垫主要厂商为鼎龙股份,抛光液龙头安集科技国内市场占比22%。湿电子化学品:可分为通用湿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核心指标为杂质含量和颗粒度,国内领先企业可达国际G3标准,海外老牌企业可达最高国际G5标准。国内企业中,晶瑞股份超高纯净双氧水和超纯氨水已达G5标准,其他产品均达到G3或G4标准;上海新阳市的超纯电镀液及添加剂实现在90-28nm制程上的应用;江微化IPO项目落地后将具备G4/G5级产品生产能力。

据国家统计局月度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年4月集成电路产量实现亿块,较去年同期增加52%;截止年4月集成电路出口量达7亿块,较去年同期上涨43%。随着两会的召开及十四五规划的进一步落实,我国将在国家层面大力扶持国内芯片产业发展。在受全球芯片短缺影响下,我国下游制造商陆续开始由进口芯片转为使用国产芯片,因此近期国内芯片厂商纷纷表示订单爆满,同时由于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产能也十分吃紧,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压力随之加大,多家制造商宣布涨价。在政策支持和全球缺“芯”背景下,我国半导体产业全面加速国产化进程,产业前景广阔。

本周半导体申万指数震荡上行,平均指数为.91点;费城半导体指数本周也缓慢上升,最新指数为.11点,平均较上周上涨了50点。本周DRAM价格整体呈下降态势,其中MxMHz存储器和Mx8eTT存储器价格分别跌破3.3/2美元/快,最新报价为3.27/1.96美元/块;MxMHz存储器和MxMHz存储器最新价格为3.美元/块,较上周减少了0.01美元。同时,本周NAND价格也小幅下跌,64Gb8Gx8MLC闪存降至2.75美元/块,32Gb4Gx8MLC闪存降至2.美元/块。半导体产业链供应短缺将成长期问题,且在下游需求不减的情况下,芯片价格将维持高位上行趋势。

(二)显示材料:新型显示受政策扶持,国产化进程加快

液晶显示(LCD)和OLED显示是目前主流的技术方案,产业核心之一为上游的液晶材料和有机发光材料。随着全球面板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显示材料的需求量快速上升,国产面板商带动一批国产材料供应商随之崛起,以抬升自供率为主驱。未来随着海外寡头核心专利逐步过期+国内LCD和OLED产能全球占比抬升,国产材料厂商受到专利壁垒和客户认证壁垒的制约将不断削弱,混晶和OLED终端材料的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高。根据DSCC预测,年LCD/AMOLED产能将实现/61百万平方米,其中中国产能占比将达64%/51%。

在疫情时代影响下,显示器下游需求不断扩张,液晶显示器价格自去年起稳定上涨,截止年4月,21.5寸/23.8寸/27寸液晶显示器价格达到63.7/70.4/88.9美元/片,较上月均上涨了4美元/片,较去年同期上涨52%/38%/22%。本周申万显示器件指数基本维持稳定,平均指数为.55点。

在下游手机、电脑、电视等产品需求告诉扩张,且上游零部件供应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我国积极推进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进程,随着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和有关部门的发声,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角度,国产化空间不断扩大。预计在上游供应不足+成本压力+下游需求扩张的支撑下,显示器价格将继续上涨。

三、新能源(锂电池)材料:供应紧张,价格整体高位运行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为锂离子以电解液为介质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移动来达到充放电效果,锂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电动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下游需求扩张,年我国锂电池产量实现万只,-年CAGR达27%。锂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构成,其中正极材料多采用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而三元材料多为海外动力电池所用;负极材料中主要为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少数采用硅碳负极;电解液溶质以六氟磷酸锂为主。随着下游手机等3C产品及新能源汽车需求的稳定扩张,预计锂电池景气度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向好。

正极方面,磷酸铁锂价格本周持续稳定在5万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了31.6%。随着磷酸铁锂成为新能源汽车正极材料的热门选择,其下游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社会库存自年初起从未突破吨,近几周更是始终位于吨低位水平。近期磷酸铁锂主流大厂订单极速上升,产能逐渐短缺,尽管多数企业处于扩产阶段,但短期内产能无法释放依旧不能缓解供应不足局面。成本方面,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持续高位也给磷酸铁锂利润带来压力。预计磷酸铁锂在成本支撑+需求暴增影响下,价格还将上行。

负极方面,本周石墨电极价格稳定于元/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6%。近期,上游价格整体偏高持续压缩石墨电极利润空间,其中煤沥青本周价格继续上涨;针状焦供应紧张,预计短期内其价格将有所上调,同时还将影响石墨电极开工情况。需求方面,由于下游钢厂利润较好,开工持续积极;同时印度疫情背景下,利好我国石墨电极出口,带动石墨电极需求高涨。在成本压力+需求向好的影响下,预计石墨电极价格将稳中有升。

电解液方面,六氟磷酸锂本周价格再次上调,实现29万元/吨,较年初涨幅达%。虽然六氟磷酸锂成本端有一点压力,但随其价格接连拉涨,尚有利润空间。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需求随着下游锂电池需求扩张而扩张,然而在各厂家几乎满产开工的情况下,其库存仍旧持续下将至54吨,行业库存水平已至最低位,供应明显短缺。在需求扩张+库存见底双重压力下,预计六氟磷酸锂价格短期内还有上涨空间。

四、可降解塑料行业:价格趋稳,成本持续下落

生物可降解塑料是有机高分子塑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对环境无害的塑料,处理环境包括堆肥、自然土壤、海水等不同类型。生物可降解塑料根据原材料种类的不同一般分为生物基和石化基两类,生物基包括聚乳酸PLA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石化基包括聚羟基脂肪酸酯PBS、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乙醇酸PGA等。从发展程度来看,PLA、PBS和PBAT工艺路线相对成熟,产业化程度较高,这也是各厂商目前主投的方向;PHA、PGA和PCL等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生产成本较高,未来寄希望于在工艺和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截至年底,我国塑料制品总产量为万吨,而我国PLA、PBS和PBAT总生产能力不足塑料制品的1%,总量占比极少。从需求端来看,食饮餐具、快递物流、地膜、一次性塑料袋等领域均属生物可降解塑料替代范围,提升空间广阔。目前我国PLA和PBAT在建和规划产能约为分别在和万吨以上,PLA扩张主要以食品或生物公司下游拓展为主,PBAT多以石油化工或煤化工企业投建为主。

政策是短期内主要推动因素,技术进步和新建产能大批量投产使得成本不断下降才是长期替代传统塑料的关键。传统的PE/PP价格一般在1万元/吨以下,而PLA和PBAT市场报价均在2万元以上,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的驱动。年1月国家发改委联合生态环保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要求到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年7月,发改委联合9部门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政策边界和执行要求。国内政策从“限塑”明确至“禁塑”。未来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对于“限塑”的政策和各企业在可降解塑料领域技术进步与新建产能规划将是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qingxingye.com/zslq/1960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