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80万吨年重交沥青技改废水池里能

中海石油80万吨/年重交沥青升级技改项目(以下简称:中海油沥青技改项目)5月9日试投产,又一座“现代化小油城”拔地而起,助力湛江工业发展“绿色崛起”。

项目“满月”之际,记者走进位于宝满的厂区,为读者呈现工业生态转型的华丽之变。

“小油城”产值达50亿元/年

中海石油80万吨/年重交沥青升级技改项目是我省的重点项目,也是中海油公司建设的面向华南、西南及东盟地区的重交沥青生产基地。

是日,记者从一个不起眼的大门走进厂区,眼前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钢筋铁骨连片的大型设备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工业画卷。走在厂区路上,沿途路树成荫,大小池子中布满绿色植物,错落有致,让人如置身生活小区。

“厂区占地亩,这边是4座原油储罐,储存能力7万立方米;沥青罐6座,储存能力2万立方米;各种侧线产品罐17座,储存能力3.78万立方米;油品发油台配备8个装车位,14个装车鹤管。这边是配备油品泵房、化工轻油装船泵房。旁边的宝满码头还有吨级专用码头,可实现各产品的装车、装船作业。”陪同的工作人员朱新琴如数家珍地介绍新厂区的“家当”。

该项目自去年正式动工至今,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一个“现代化小油城”,厂区功能布局科学,设备先进,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资金概算金额为6.4亿元,设备产能为80万吨/年重交沥青,10万吨/年改性沥青。预计可实现产值约50亿元/年,纳税约15亿元/年。年计划总产值26.12亿元,预计纳税6.24亿元。

中海油原厂区加工装置建于年,部分设施随年岁变得陈旧,迫切需要对厂区进行技术升级及完善配套改造,进一步提高加工技术,进一步加强安全环保措施,进一步实现高标准的节能减排要求,消除生产上的瓶颈。

朱新琴介绍说,中海油沥青技改项目投产后,产值由原来的27亿元/年提升到50亿元/年,税收由原来的约7亿元提升到约15亿元,同时将带动湛江地方经济值亿元。

“湛江沥青”首次出口缅甸

中海油公司坚持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指引,着重调整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发展,遵照“低成本、差异化、科技引领”的发展模式与“清洁、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利用资源优势,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把湛江项目建设成为辐射华南、西南及东盟地区的重交沥青及沥青系列产品及其他差异化产品的生产基地。

5月9日,中海油沥青技改项目试投产。11日,该厂生产出的第一批合格产品已快速销往云南。截至日前,该项目共加工原油5.01吨,销售产品1.89万吨。

中海油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根据不同加工方案生产符合行业标准的燃料油系列产品及沥青系列产品,所产重交沥青系列产品符合交通部A级标准。目前,产品已销往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江西、湖南等地以及东盟地区。其中,由该项目生产重交沥青已成功出口缅甸。

随着6车满载“中海油36-1”沥青的罐车驶入云南普洱市孟连县孟阿口岸,标志着湛江生产的“中海油36-1”沥青首次实现出口缅甸,成功打开了东盟市场。“湛江沥青”铺在了缅甸南部佤邦地区的道路上,为该项目建成“辐射华南、西南及东盟地区的重交道路沥青及沥青系列产品及其它差异化产品的生产基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循环废水池里能养锦鲤

“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这句话在中海油厂区得以实践。该项目现有日处理量为吨的污水处理场,污水处理利用生化降解法及浓水电催化氧化处理,将污水处理至广东省地方《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的一级排放标准。经反渗透装置,水可供生产使用,形成污水闭路循环,回用率80%以上。

“这些大大小小的水池,就是用来处理污水的。用专业术语说,废水处理要经过物化和生化两个过程,通过层层过滤和处理,最终让过滤后的水再次回到厂房进行使用。”朱新琴带着记者参观环保设备。

“处理后的水部分蓄在污水处理站附近的水池里,作为景观水使用。”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处理后的蓄水池里养了许多锦鲤,他有空就会拿点面包屑喂鱼。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登上一处污水处理厂房的楼顶,只见数十尾鲤鱼在清澈的池水中畅游。拾阶而上,一层一层变化的污水池处理过程清晰浮现。从生产厂房刚排出的污水,呈现深黄色、浑浊不堪,上面漂浮着一层白色泡沫状物,还散发着呛人的臭鸡蛋味儿。而最后一级水池,池内的水已清澈可见池底,任由鱼儿嬉戏。

除了用于养殖鲤鱼、鲫鱼,记者沿途所见大小池子内绿油油的“水生植物氧化堂”,均是工业废水“返聘”发挥再生效能的效果。

来源:湛江晚报文/记者林艳芳图/记者欧阳泽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颠风医院
中科公益基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seoxy.com/tzlq/1956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