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磁浮轨道生产线铁建重工快步奔向磁浮

铁建重工生产的国产首台铁路双线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

繁忙的铁建重工项目施工现场。

时刻新闻记者易添麒通讯员黄姿长沙报道

穿梭在长沙火车南站与黄花机场之间,磁浮列车如子弹般“贴地飞行”。这是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铁路。

与地铁相比,中低速磁浮铁路能耗更低、工期更短、无震动、噪音更小、造价更低,“磁浮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中国地下工程装备龙头企业——铁建重工,正在长沙经开区内加快建设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磁浮轨道系统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长沙智能制造中心又一标杆项目。

从地下轨道到地面磁浮

铁建重工抢先布局配套产业

铁建重工是国内地下工程装备产能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企业。年,铁建重工掘进机新签合同数量有望突破台,稳居国内第一。

铁建重工在长沙经开区新建的高端地下装备制造项目将扩大TBM和掘进机产能。项目将实现工件自动装夹定位、在线智能检测、数控程序加工、自动搬运翻转、自动装配和涂装,还能通过串联或并联式流水线生产,最终实现轨道系统(轨排和道岔)产业化,建成一个全新的智能化工厂。

项目达产后年新增产值约60亿元以上,年新增利税10亿元,带动当地相关产业亿元以上。

通过该项目,铁建重工瞄准了“地面”的轨道交通,布局了磁浮交通系统必备的道岔和轨排生产线,为即将到来的“磁浮时代”进行产能储备。

凭借研发人数过人、占比超过员工总数25%的研发团队,该企业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成功研制了首台双模式煤矿斜井TBM等全国技术领先的系列地下特种施工装备,成为行业内唯一组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五位一体高端创新平台的企业。

“全世界只有中国实现了磁悬浮产业化运营,铁建重工将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和智能制造实力,打破传统加工方式,大量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建设好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磁浮轨道系统生产线,每条力争都具备40公里的年产能。”铁建重工总规划师申智方说。

从单独研发到汇聚众智

区域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加速完善

好创意往往会撬动一个行业。

11月中旬,铁建重工主要负责人在与专家们的沟通中发现了一个极好的产业创意。某专家提出设计一种全新的地下检测装备。当该车辆行进在地下通道时,将通过最先进的扫描技术对整个通道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包括混凝土搅拌质量、钢筋位置等数据都能被一一检测到。

目前,相关技术检测均通过破拆内壁取样来实现。

“这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成为轨道交通检测领域的重要补充。”申智方想到新技术将带来行业新突破,兴奋地说。

好创意同时也让企业思考,如何不断完善自身产业链。铁建重工作为长沙经开区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之一,打算搭建创新创意平台,将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并将为交通物流中心提供强大的产业配套支持。铁建重工打算在这一高端地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创客、创新中心,快速壮大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加速培育上下游配套企业。

“要抢抓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先机,铁建重工还需要更多优质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予以支持。如果我们能为产业链相关创意提供好发挥平台,汇聚在长沙经开区的优质项目将越来越多。”申智方说。

依托“双轮驱动”坚持“三个融合”

长沙经开区全力建设“三高园区”

长沙提出建设以智能制造中心、创新创意中心和交通物流中心为标志的国家中心城市,吹响了园区发展的“集结号”,铁建重工等重大项目将成为长沙经开区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庆红表示,作为“长沙向东看”的经典范本、中部核心增长极,园区将以“转型、创新、提升”为总揽,依托现代高端制造业与现代高端服务业“双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托城市化进程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双轮”,着力打造成现代城市工业经济综合体。

在未来5年,长沙经开区坚持“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区县融合”发展理念,建设好高品质园区,经营好高效益园区,服务好高素质园区,继续坚定不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项目建设“加速度”。

园区将重点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经济服务化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建设亿元级园区。

本人是一名“经济学”研究者,能相识便是有缘,也喜欢写一些军事等其他的文章,对目前经济现状或对投资感兴趣的朋友请







































北京哪家白癜风最专业
北京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seoxy.com/tzlq/1951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