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5日,一德期货沥青和原油投资交流会(第二届)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蓝海御华大饭店召开,超三十家企业、近百位来宾涵盖了整个原油-沥青产业链,包括来自山东、上海、大连等地的多家原油沥青厂家、贸易商、期货公司、油品企业及相关投资者,大家共聚一堂,共同聆听行业内专家解析原油-沥青产业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经济再平衡:从脱实入虚到脱虚向实
一德期货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师
郭士英
非常周期:货币泛滥与脱实入虚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M2平均增长约70%。中国M2自年底到年10月增超%。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每月约亿美元规模。欧美日负利率,约1/3公债负利率,总额超过12万亿美元。
货币宽松之末即脱虚向实之始年底,持续多年的大宗商品熊市基本结束;未来资产泡沫倒逼货币政策加速回归正常化,与此对应,实物商品进入价值重估的深度扩展阶段。
备受压抑的实体经济有望曙光初现中国产能过剩有被夸大的嫌疑,而真实需求有可能被低估了;通缩赋予企业低成本扩张优势,实物需求和实体投资有望见底;全球各国的财政政策有待扩张,中国供给侧改革将继续深化,较为长期地为商品价格回升提供系统支持;过去几年商品熊市消灭了不少小产能并一定程度改善了供求关系,未来几年金融泡沫破灭的挤出效应会令过剩流动性再度青睐大宗商品,发达国家基础设施重建有望持续拉动需求。
美联储货币政策负面影响日益有限美国、美元和美联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力在逐步下降:美国结构性矛盾明显,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已陷长期停滞,庞大的金融泡沫即将作出应有的交代;美国已经早已不是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美国经济政策灵活性在收窄——美国议息纠结市场麻木,庞大的政府债务和经济对股市过分依赖高度牵制美元利率;国别利差会最终削弱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的效果;由于中国经济的硬件条件比较优越,预计人民币不大会暴贬。
中国继续崛起日益提振全球经济中国经济问题和市场隐患很多,但总体已取得国际博弈优势。近年中国国力全面增强,体制决定货币扩张有望突破理论边界。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过剩等中国系统性危机暂时化解;城市化发展后劲依然强劲,中国房地产库存迟早被高价消化;资本管制有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的国际需求会持续增加。中国股市等投资领域仍大有可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有望获国际呼应,全球格局日新月异。
中远期投资逻辑及策略探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再平衡是未来全球经济的主要使命,金融市场与实物资产大致是逆向波动的关系;类似跷跷板的此起彼伏应是常态,套利对冲的好时代;这一过程可能还要持续一两年,政策及市场情绪决定节奏;在中国市场,要格外重视政策指挥棒和资本投资偏好。
避免过度悲观,商品、股市逢低做多;避免过度乐观,高价资产逢高套现。
原油再平衡的路上…
中海石油化工进出口公司原油部
首席经济师
佘建跃
油价走势回顾在基本面和资金面两方面对原油油价过去的走势进行分析。油价未来涨跌有分歧,未来油价走势仍需看供需。
石油供需近况石油供应和需求是影响未来油价的关键因素。
1、供给
常规油田产量衰减——中国和北海地区减产较为确定,俄罗斯产量很可能持稳或小幅增加。EIA对加拿大、英国、墨西哥、挪威未来产量预测并不乐观。
页岩油的机动性——更高效的新型能源。预计油价高于50美元/桶时,页岩油的主产区有一定的盈利。
欧佩克产量和剩余产能——欧佩克剩余产能有限,伊朗增产后产量到了上限,后续主要看伊拉克产量。
2、需求
需求整体稳定:中国需求稳健,印度1-8月需求增速近9%,欧美日需求稳定略降。
PIRA认为年原油供需已经在平衡,预测年油价将上一个台阶,达到55-65美元/桶。
揭秘原油逻辑价格归根结底还是货币现象——费雪公式:M*V=P*Y
复杂的货币金融因素外,内部的供需基本面至关重要:供需均衡价格模型中的假设前提和现实情况相矛盾。封闭市场:供应-需求=库存。跨区市场中的供需平衡和价差的逻辑对应——库存与现货和期货价差(时间价差)密切相关,需求和裂解价差密切相关,跨区价差起到平衡供给作用。
宏观供需:以苏伊士运河为界限,世界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供应≈需求,西区供应≈需求,总体供需平衡。东区内部供需平衡看布伦特和迪拜原油产量,跨大西洋平衡看布伦特和WTI原油产量。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