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PROJECTBACKGROUND
东莞,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是粤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同时,作为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区位及周边
区位条件:松山湖高新区是东莞自主创新的旗帜,创新创业者实现梦想的乐园。项目用地毗邻松山湖高新区,属松山湖第一辐射区域,经济及房地产市场受辐射影响发展迅速,高新产业链将带来大量优质客群。
松山湖高新区科技共山水一色
与场地对话
场地梳理:
场地入口较隐蔽,市政路面破败;场地西南侧对街为旧厂区,较为杂乱景观效果不佳;场地东临市政道路-美景中路,交通相对便利住宅区场地西北侧与道路存在较大高差。
场地问题1:
场地入口较隐蔽,市政路面破败。
解决策略:路面提升改造为沥青路面。
场地问题2:
场地西南侧对街为旧厂区,环境较为杂乱,景观风貌不佳。
解决策略:
1、增设绿化带,在美景中路设置精神堡垒,改善整体迎宾界面;
2、示范区入口界面设计60米长、4.5米高景墙,形成内向型空间,以屏蔽外界的现状不良景观。
场地问题3:
场地处于市政规划用地内,毗邻大区商业街区;示范区未来需交还政府,作为文化艺术中心面向市民开放。
解决策略:在打造永久性营销中心景观的同时注重提高板块互动性,以示范区东北侧的运动潮玩区为枢纽,先行展示未来体育活动公园的场景,并联动展厅、商业、居住三大板块,实现艺术与生活共融。
设计概念
DESIGNCONCEPT
文化背景
兼具文化、商业、科技属性的城市,塑造了场地的“多元”与“交流”。设计结合“文化新城”的品牌格局,再借当地文化特色,融合艺术与自然的元素,以抽象和强烈的视觉印象,打造东莞市独一无二的住区综合体。
概念描述
设计以艺术为核心,引入“光影盒子”的概念,通过“N+1”个盛装建筑、艺术、景观的盒子及其所演绎的光影变化,使内、外部空间相互嵌套、渗透与交融,营造一个馆在园境、园景入馆的精品生活艺术空间。
示范区平面演变及空间落位:
设计呈现
SCHEMEPRESENTATION
水之盒子
画屏连境时光映画
项目所在周边城市风貌不佳,南面的市政道路等级较低、景观品质并不理想。为了提升整个示范区的昭示性,设计首先对市政路进行了提升改造,通过增加中间绿化带的形式增强入口的引导性,并对南面的不良景观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示范区整个入口界面以60米长、4.5米高的连续景墙结合门头营造出厚重感和气势感,正立面上的水景和“沉思者”雕塑作为门头的组景,比例上经过细致推敲,提升了景观的格调。
门厅空间相对封闭以打造宁静的氛围感,彰显艺术场馆式的气质,顶部长条形的天窗又为空间引入光线,不至于太过幽暗;吊顶的星星灯与“追光者”雕塑相映成趣。
追光澄亭光影游廊
相比门头的厚重,作为转折空间的追光澄亭则显得轻盈通透,使观者得以窥见中心水院与营销中心建筑之“一斑”。待进入光影游廊的前段,两侧墙体将空间收窄,光从一侧墙的缝隙穿入,形成了富有节奏感的线性光条带。
镜面水景的部分,为完整呈现建筑的倒影,使水面尽量放大并且保持纯净,只在游廊的转角处以及“飞虹桥”的一侧设计了简洁而富有构成感的对景,在行进的过程中,让安静的风景跟随着脚步变得灵动起来。
树之盒子
后场是样板区,由3栋小展厅式的建筑与风雨连廊围合出一个中庭空间与若干个小院。在这里,砾石与绿岛以流转的曲线构成展开,几株乌桕在缥缈的雾森之中,更显形态之美、意境之远。
运动潮玩
穿过停车场西侧的林荫树阵可进入“潮味”的篮球场区域,橙黑的配色充满朝气与活力,既可吸引人流聚集人气,亦是对未来场景的先行展示。
雕塑小品
SCULPTURESKETCH
沉思、追光、前行,艺术雕塑赋予场所心灵深处的情感表达,将最初的美好,在大朗阳光城·湖山悦里呈现、演绎、升华,在一走一停间,给人独有的温暖。
施工故事CONSTRUCTIONSTORY
在这个求新求奇的市场环境,我们始终不忘最终品质。精致细腻的设计引领工程实践,给业主愉“悦”感受。
结语
CONCLUSION
品味生活感知艺术
让生活与艺术在这里唯美邂逅
项目设计将艺术与空间融合,从文化与空间的维度出发,通过景观的层次构建和光影的艺术构成呈现静谧而纯粹的场景,使观者置身其中,感知过去与未来的时光变换,领略历史与人文的意味悠长,享受阳光与微风的自然存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大朗阳光城·湖山悦示范区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