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实施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的

北京好看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10490515.html

粉尘爆炸是指可燃性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点火源(明火或高温等),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粉尘爆炸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爆炸现象,涉及行业范围极广,金属、煤炭、粮食、饲料、农副产品、合成材料等各行业都有可能发生。并且一旦爆炸,具有超强的破坏性,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年8月2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6号)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以下简称“第6号令”),自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第6号令进一步明确了工贸企业粉尘防爆的安全工作要求,并结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对涉及可燃性粉尘的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监管部门、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等职责与义务提出了明确的指导。

为了帮助大家更有效的了解粉尘防爆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求,海樊专家团队对第6号令进行了研读,结合可燃性粉尘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方面总结了9个关键点,分为上下两篇内容呈现供大家学习参考~

1、第6号令背景

第一条为了加强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粉尘爆炸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存在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的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贸企业(以下简称粉尘涉爆企业)的粉尘防爆安全工作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可燃性粉尘,是指在大气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纤维或者飞絮。

本规定所称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指存在可燃性粉尘和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的场所,根据爆炸性环境出现的频率或者持续的时间,可划分为不同危险区域。

海樊解读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

应急管理部对粉尘涉爆企业进行了界定,根据该界定,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如冶金煤粉制备、金属制品加工、粮食加工、饲料加工、食品加工、棉毛麻化纤等纺织品加工、皮革羽毛制品加工、木材家具加工、纸制品加工、橡胶及塑料制品加工、烟草加工等重点行业均属于第6号令的规定范围。

对于可燃性粉尘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定义,与《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中一致。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另外一个定义,即爆炸性粉尘环境。

爆炸性粉尘环境及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性粉尘环境是指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

因此可以根据爆炸性环境出现的频率或者持续的时间,可划分为不同危险区域(如20、21、22区)。并根据不同的危险区域,采取不同的防护策略,已达到安全可行并且经济合理的目的。

·20区应为爆炸性粉尘环境持续地或长期地或频繁地出现的区域;

·21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环境可能偶尔出现或故障状态下出现的区域;

·22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环境一般不可能出现的区域,即使出现,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

2、粉尘涉爆企业的主体责任

第四条粉尘涉爆企业对粉尘防爆安全工作负主体责任,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粉尘防爆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海樊解读

企业依然是安全工作的主体责任,这也是《安全生产法》的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条、第四条及第五条,均明确指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要遵守相关法法律法规、规则和标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6号令明确了涉粉爆工贸企业也应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安全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如: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同时,应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3、落实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第七条粉尘涉爆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和落实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粉尘爆炸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

(二)粉尘爆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三)粉尘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四)粉尘防爆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五)粉尘清理和处置;

(六)除尘系统和相关安全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维修管理;

(七)粉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

海樊解读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依据和行动指南,6号令开始从管理系统角度明确规定涉粉企业需要建立的制度和管理的范围,是对粉尘危害所涉及各个环节的明确要求。

明确要求的管理环节包括了:

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安全操作、教育培训、粉尘清理、除尘设备检维修和应急准备。这样全面的要求是一套组合拳,基本覆盖了粉尘管理的各个环节。这也将是未来涉粉企业检查中的重点环节和制度。

对于粉尘防爆安全管理,首先要明确风险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会出现,有什么方法可以进行管控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其次要进行定期的隐患排查,对事故隐患及时治理。明确作业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让从业人员按规定操作,同时也要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让从业人员了解相应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1)粉尘的清理和处置

粉尘的清理和处置是防止粉尘爆炸的有效防护措施之一。

根据《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10条,未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未及时规范清理的属于重大事故隐患。根据《安全生产法》,对事故隐患,应当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

(2)除尘系统和相关安全设施设备稳定运行

同样,除尘系统和相关安全设施设备的稳定运行也是消除粉尘爆炸的方式,因此要对相关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检修、维修。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第2条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互联互通;

第3条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

第4条除尘系统采用正压吹送粉尘,且未采取可靠的防范点燃源的措施;

第5条除尘系统采用粉尘沉降室除尘,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

第6条铝镁等金属粉尘及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设置锁气卸灰装置等情况均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可见除尘系统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小Tips:别小看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的危害之所以严重,原因之一就是首次爆炸后吹起地面粉尘,与外部进入新空气结合,易引发更具威力的二次爆炸。因此对于事故前期处理非常关键,如果没有明确的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和救援力量,可能导致严重的二次灾害。

在发现粉尘泄漏、引燃或着火迹象等事故征兆时,对于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工具的选择、灭火剂的选择、避免粉尘的扬起、紧急逃生路线等均非常关键。

4、制定粉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条粉尘涉爆企业应当制定有关粉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依法定期组织演练。发生火灾或者粉尘爆炸事故后,粉尘涉爆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并撤离疏散全部作业人员至安全场所,不得采用可能引起扬尘的应急处置措施。

海樊解读

对于粉尘涉爆企业,如未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事故场景的应急预案,或已制定预案但未定期组织人员演练,或发生事故时未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的,均可能造成重大灾害性事故。

正如上方所述,粉尘爆炸的危害之所以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首次爆炸后吹起地面粉尘,与外部进入新空气结合,易引发更具威力的二次爆炸。

因此在应急预案中应着重考虑如何避免引起扬尘的措施,这对减少事故严重程度异常关键。

·小Tips

这条要求在之前并未大范围纳入各地管理要求,也是粉尘涉爆企业的管理薄弱点,需要尽快补足。

5、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

第十一条粉尘涉爆企业应当定期辨识粉尘云、点燃源等粉尘爆炸危险因素,确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位置、范围,并根据粉尘爆炸特性和涉粉作业人数等关键要素,评估确定有关危险场所安全风险等级,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及时维护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过程的信息档案。

粉尘涉爆企业应当在粉尘爆炸较大危险因素的工艺、场所、设施设备和岗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涉及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场所、设施设备等发生变更的,粉尘涉爆企业应当重新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海樊解读

对于粉尘涉爆企业,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非常关键,评估方法和步骤我们将在文件解读后进行详细介绍。

对于安全警示标志,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对于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场所、设施设备等发生变更的,应该重新进行风险评估,看是否改变了原风险分析中的场景是否已改变、是否新增了危害场景,原有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规定,原有保护措施是否适用、充分,是否需要增加其他防护措施。并将更新后的风险评估报告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告知。

下篇将为您带来:粉尘涉爆企业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qingxingye.com/lqhnt/1962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