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为综合性国际能源服务商
1.1.全球石油公司综合排名第三
按照美国《石油情报周刊》(PIW)综合油气储量、油气产量、炼油能力和油品销售量等权重指标,统计年全球最大50家石油公司排名,在国际油价低迷、市场需求不旺的大背景下,全球前十大石油公司排名基本稳定,公司稳居第三,中国石化排名第19位,中国海油位列第32位。
1.2.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
公司作为国内最大油气生产提供厂商,体现在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份额稳居No.1,按照年产量统计,国内合计生产石油1.亿吨,天然气亿立方米,公司分别出产1.亿吨和亿立方米,占比63%和68%。油气作为能源,除了商品属性,还有战略安全和需求刚性等特征,公司坚持独立勘探开发,虽然在油气价格低迷的周期内,盈利微薄甚至产生巨额亏损,但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民生改善、捍卫油气进口价格议价能力等,均存在积极正面意义,并非单纯经济效益。
1.3.公司主要盈利取决于油气价格
分析公司历史盈利变动,年至年期间,公司净利和OPEC油价呈现高度正相关性,除了盈利和石油价格正相关外,公司历年来管理和销售费用保持快速上升,除了保持对油田勘探加大投入之外,加油站零售和渠道成本支出扩张也是主因,直到年三项费用开始收敛并得到控制,特别是管理费用在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快速下跌后持续下降。
公司主要利润来自四大板块: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和天然气与管道业务,为了便于分析,对炼油化工再做拆分。相对来说,除了天然气与管道业务经营利润保持稳健外(年中亚天然气管道部分股权处置实现收益人民币.34亿元),其余业务板块均体现石油商品和经济周期下的剧烈波动。
2.公司石油资源价值凸显
2.1.我们认为石油内在价值55.61美元/桶
石油价格的市场锚。全世界超过81%能源来自化石燃料,也就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其次为水能、核能等,而真正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占比微乎其微。按照地下开采角度分类,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同一性质,长期形成过程中也就是沉积碳链长、脱氢的变成煤炭,刚好碳链适中的成为石油,而最小溢出呈气态的成分就是天然气,我们可以视为化石“三姐妹”。三类成分类似,来源贴近,主要作为燃料应用。从化工反应过程,三者可以经过适当反应,相互转化成同样终端产品。全球使用总量石油45亿吨,煤炭78亿吨,天然气25亿吨,同样主要热工应用,决定了三者价值,因此我们认为三者价格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关系。
依据单位热值成本分析还不够,因为不同的化石燃料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热工效率大相径庭,比如交通工具的汽车发动机,柴油能量利用率才40%。排除环保、政策补贴、燃料限制等因素,煤制油、天然气发动机、乙醇汽油、新能源汽车等多样化路线决定了石油的价格中枢,所谓竞争来决定售价。通常产品最低售价和成本相关,市场售价则参考最大的竞品,煤炭作为体量最大的化石能源,煤制油路线也已打通。我们建立煤制油的经济模型来推算石油的市场锚定价格,也是符合定价策略的。
我们按照中国神华内蒙的煤制油示范工程,考虑投资折旧和作业费,完全不含税的吨油成品成本元/吨,成分为0.吨柴油0.吨汽油0.吨LPG,煤制油仅作为消耗煤炭的途径,不考虑盈利。同样以全球最大的产油国沙特炼油一体化比较测算,石油单位加工成本美元/吨和95%收率,炼油为消耗石油的途径,不考虑盈利。成品油运费元/吨,能够计算出石油对标定价:(+)*95%-*6.9-=元/吨,相当于55.61美元/桶CFR主港,这个价格意味着,同样的税费政策下,不考虑耗水,绿色环保等问题,煤制油的投资项目将没有任何盈利。假如考虑煤制油的产品需要对外运出到就近消纳区域,不考虑项目自身的盈利诉求(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石油对标煤制油的这个定价将导致后者的项目无利可图,简化言之,我们判断石油内在价值55.61美元/桶,正常条件下具备足够的支撑力度。
2.2.公司石油资源禀赋优异
公司石油资源储量稳居国内No.1。根据国土资源部储量数据,截止年,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开采储量为34.3亿吨,年新增查明储量11.亿吨。中石油集团储量稳居国内No.1,总量45.4亿吨(含海外),其中中国石油股份可采储量11.5亿吨,遥遥领先于中国石化和中海油。
全国共设置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页岩气)矿权项目个,共计.4万平方千米。矿权人中,中石油拥有矿权项目个,面积.9万平方千米、占37.8%;中石化拥有矿权项目个,面积98.2万平方千米、占24.1%,中海油拥有矿权项目个,面积.6万平方千米、占35%,其他企业拥有矿权项目个,面积12.7万平方千米、仅占3.1%。因矿权准入门槛高,政策壁垒严格,特别是油气矿权主要集中在三大国有石油公司,预计这个格局长时间不会有大的改变。
3.公司坐拥天然气资源:价格底部蓄势,静待反转
3.1.天然气应用禀赋优异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利用领域非常广泛,除了能用于炊事外,广泛作为发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玻璃陶瓷、汽车、集中空调的燃料或原料,属于全球三大基础能源之一。同时天然气中几乎不含硫、粉尘及其他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比煤和石油小得多,其相对热值、效率高。
3.2.天然气助力中国,应用潜力非凡
BP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年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仅为5.6%,远低于世界同期23.7%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我国天然气发展起步较晚,片面依赖煤炭资源,煤炭一次能源占比高。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年)》要求至年我国天然气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0%以上,同时压减煤炭消费,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2%以内。即保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不变,天然气消费复合增速仍需达到10%以上才能实现目标。
大气环境的治理和能源总量的控制离不开电源燃料的升级,据《中国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及其发展路径》测算,年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10.8亿千瓦,发电量3.4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8%。天然气发电为0.8万亿千瓦时,占发电量的9%,发电装机规模2.6亿千瓦,天然气需求量亿立方米。
3.3.国内天然气市场化趋势不变
天然气市场化也是经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美国是这方面的样板,~年逐步落实市场化,年上市了天然气期货,成为了北美地区天然气的最重要的定价机制,最终实现了价格自由化,英国情况也类似。
从年开始,特别在-年,国家密集出台天然气政策,市场化进程加快了步伐,总体上对天然气价格,从长约、超长约,逐渐向中短期合同和即期合同转变,价格充分市场化。年国家发改委对天然气非居民用气进行调整,同时“将非居民用气由目前实行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逐步放松天然气价格管制。
3.4.国内天然气价格处于底部,趋势向上
年以来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屡创新低,主要原因:一是美国页岩气革命,产量井喷导致市场供应急剧增加,而天然气难以存储的特点,对价格侵蚀;二是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主要消费国天然气需求下降,库存高企情形下,产气方折价出货;三是亚洲LNG定价与油价挂钩,油价大幅下降,导致气价下行。
从国际天然气价格来看,我们认为天然气价格在经历了7年熊市后,共识是当前价格处于底部,何时上涨取决于供应过剩和高库存局面缓解。一旦出现天然气牛市,潜在的价格上涨空间可能是巨大的。
公司除了面临天然气价格处于低位外,还需要理顺价格管制带来倒挂问题。公司自产天然气售价偏低,而进口气价格高企,理论上作为国内气交付及时响应,完全市场化条件下,应该比进口气高,但实际上公司因为居民用气价格受发改委价格管制,相对远远低于非居民用气,意味着公司进口越多亏损越大,常识上存在市场纠正从而修复盈利的机会。
4.公司炼化升级优化,增强一体化能力
4.1.炼油“剩产”时代,危中有机
分析OPEC油价和成品最高零售价格,该价格受发改委政策管制,数据监测年后同步改善,主要和政策调节、油品升级加价有关:政策倾向于低油价时成品油盈利能力增强。
炼油行业盈利持续改善更大的推手来自副产品包括硫磺、润滑油、液化气、石蜡、C9树脂、沥青等,因为石油价格从成本端上下降50%还不止,但副产品比如硫磺等价格基本不受影响,综合收益差价显示从早期元/吨上升到元/吨以上,我们认为这部分也是炼油很大一块绩效。
4.2.石化乙烯和树脂化工品受益于低油价
公司传统化工比较弱,但未来有望加强。公司新任总裁章建华,来自中石化的炼化专家,在炼化行业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有望对公司装置升级、产品型号规划、布局等进行改革优化。年,国内化工产品需求稳步增加,国外进口货源较少,加之国内石化企业集中检修,化工市场处于供需两旺的局面;石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增强石油化工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化工产品价格年初小幅回落调整后,于年中呈持续上行态势,化工产品市场整体表现良好。
5.油价、气价、炼化、管道、销售稳步向好
勘探与生产P1:油气价格处于周期底部。因美国、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的石油产量不断增加,抵消了OPEC减产效应,最新的布伦特油价创下9个月新低。我们认为石油内在资价值55美元/桶,市场存在修复机会。天然气价格同样如此,美国因页岩气革命,产量快速增长,亨利港成为全世界的价格洼地,当前也是历史底部,中长期看,需求回暖抵消供给,价格逐步走出低谷概率较大。
我们预测未来三年公司勘探部分中,因高成本油田关停调整,海外低成本油田增产,整体石油产量维持年水平,天然气产量则因国内需求刚性,非常规气增量,给予每年4%增速。盈利预测主要的假设条件如下:
1)国际石油OPEC均价按照年50美元,年每桶53美元,年55美元,年57美元测算;2)因-年公司油田调整,产生额外费用,以年Q1公司原油实现价格51.34美元/桶,公司石油开采综合成本不变,包含运费按照交付港口50.04美元/桶计算;3)天然气价格以年Q1实现5.08美元/千立方英尺为基准,年后续三年+5%价格上涨核算;4)按年化测算,对油气存货价格变动带来的盈利变化不予考虑;
炼油P2:优化装置布局,油品升级加价。成品油价格管制,随着油气改革深化,市场化大势所趋。国家发改委制定最高出厂和零售限价,实际价格已经市场化,特别是年以来,炼油行业有较好获利时,最高价格管制已名存实亡。公司以市场为导向,装置完成国五升级,提高汽油和高效产品比例,增加高标号油品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国内和国际盈利水平,主要盈利增长来自公司对装置和产品的优化,炼油单桶EBIT有望维持,年2.21美元/桶,年每桶2.5美元,年每桶2.6美元,年每桶2.7美元测算。
化工P3:低油价助力,乙烯景气周期。化工业务围绕市场需求,优化生产方案,增产适销对路产品,公司轻油收率、乙烯收率、双烯收率保持国内领先。我们认为乙烯景气周期,中东和美国装置陆续投产,会对化工品的全球价格侵蚀,但对中国影响有限,综合三烯和石油价差有望维持,化工板块经营EBIT保持在30亿/季。
销售P4:面向终端消费,已成稀缺资源。中石化加油站有望年内分拆上市,石油商品价格低迷的周期内,越贴近下游终端用户就越受益,年公司成品油(包含批发直销)1.59亿吨,单吨EBIT为69.2元/吨,年Q1实现.9万吨,EBIT为75.6元/吨。因成品油终端入口优势,我们假设未来三年实现元/吨、元/吨、元/吨。营销事业部天时(互联网+)地利(加油站零售)人和(人力成本企稳),逐步开拓非油业务,因体量和绩效还比较小,暂且忽略。
天然气与管道P5:稳健还是稳健,再加长协减亏。效益来自三个方面:1.长协价格到期,更新合约价格,天然气进口分销业务有望从亏损转为盈利;2.天然气长期看涨,减少长协亏损幅度;3.管道业务具备自然垄断属性,价格和收益特点是稳定,相当于稳定债券。公司明确天然气和管道业务为核心增长方向,继续加强发展,管道输送费用为固定收取,按照政策管道资产回报率8%,尚有提价空间。以往弥补进口天然气亏损,板块业务盈利处于逐步回归合理的趋势。
6.盈利预测及评级
按照公司四大板块经营销售量预测,对价格进行合理预判假设,我们分解估算EBIT业绩。我们认为上游有望走出低谷,经营利润实现合理修复,而炼油化工相对会有所放缓,但天然气与管道业务会持续发力,除了天然气价格提升外,销量增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刺激因素。鉴于港股中石油股价走势与原油价格高度相关,基于我们对原油价格短期的判断,我们重点推荐标的为中国石油股份(.HK)港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