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席卷,路面结冰,除了撒盐,还有什么招

北京哪间皮炎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057218.html

近日,寒潮席卷我国大部地区。大风、降温、雨雪齐上阵,国内多地发布暴雪红色预警,部分地区还出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

受降雪和寒潮天气影响,全国多地发布停课通知,部分铁路列车停运、道路封闭。

图片:每日新报

中央气象台11月9日6时发布暴雪蓝色预警:预计11月9日8时至10日8时,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中北部、吉林南部、黑龙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10~13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新增积雪深度3~8厘米,局地可达10厘米以上。图片:中央气象台

也有新闻报道,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较为特别的天气现象,比如哈尔滨、沈阳出现冻雨等等。

哈尔滨:首场降雪后多车桥上打滑,交警和热心市民合力推车

11月7日,哈尔滨市迎来了今年下半年首场降雪,有网友反映,8日早晨该市松浦大桥结冰打滑,导致车辆大面积拥堵。

目击者告诉媒体记者,8日上午8时许,多台车辆因桥面打滑爬不上坡,导致松浦大桥堵了数公里。好在几十位交警乘客齐心协力帮忙推车,桥面很快就恢复了通畅。

图片:极目新闻

目击者告诉记者,7日哈尔滨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降雪,到了8日清晨,当地又开始下起了雨。雨雪天气使得市内多条道路出现了结冰打滑的情况,其中,松浦大桥的情况相对比较严重。

通过目击者提供的现场视频,记者看到,松浦大桥附近道路已经被白雪覆盖,多台私家车以及货车因打滑无法前行,出现大面积堵车的情况。而在最前方的堵点处,多名人员正帮着几个打滑的车辆推车。

目击者介绍,帮忙推车的除了有十多位民警,还有一辆公交车上的数十位乘客,大家齐心协力将爬不上坡的车辆推行到路边。8日上午10时许,有除雪车赶到松浦大桥附近,不到半个小时,前面就逐渐恢复了通畅。

另一位网友发文称,因为大面积降雪,8日可谓是“最难忘的周一”。松浦大桥上全是推车的、徒步的、滑倒的,不少车因打滑溜坡甩尾,一位路公交车司机好不容易爬上了坡,又在桥中间接乘客上车。

沈阳:冻雨已致10起追尾事故涉及车辆超台

据央视新闻消息,11月7日晚上,沈阳市出现冻雨,全市多处桥梁路面发生多车连环追尾事故。

根据交警部门的统计,共发生10起连环追尾事故,涉及车辆多台。

发生多车追尾事故的地点如下:

1、沈河区二环高架长青桥南向北大约30多辆车追尾。

2、皇姑区陵北街金山路二环桥上大约10多辆车追尾。

3、青年大街浑河桥桥上10多辆车追尾。

4、沈北区七星大街10多辆车追尾

5、铁西区保工街北一路桥上10多辆车追尾。

6、浑南区浑南中路建筑大学桥上20多辆车追尾

7、大东区东陵路东西快速干道桥上10多辆车追尾。

8、沈河区文化路立交桥桥上10多辆车追尾。

9、大东区南北快速干道桥上10多辆车追尾。

10、苏家屯区沙河大桥桥上10多辆车追尾。

当地提醒,此次过程降雪量大、灾害种类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有冻雨、湿雪、暴风雪、道路结冰、电线积冰、低能见度等灾害性天气。

冻雨下到地面上和附着物上会马上冻结成冰,将对交通运输、电力、农业等方面造成影响。

据了解,随着降雪的持续,白天温度的升高,将出现雨雪交加的状态。该市将优化组织力量,各清冰雪作业单位加快清冰雪作业进度,提高清冰雪的效率,全面实现有效清冰除雪的目标。

什么是冻雨?

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

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图片:搜狐网

面对冻雨、路面结冰,交通部门能用哪些“招”?

冬季冻雨、路面结冰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首要因素,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给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传统的除冰技术仍占较大比例,因此,寻找一种既有效又环保的路面除冰雪方法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交通气象监测网络系统

交通气象监测网络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能见度、雨、雪、雾等综合天气现象、实景图像的实况监测,实现交通气象监测和预警发布功能。

利用实景图像,观察路面积水、结冰、积雪等基本路面状况,从而对公路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给出监测高速公路的当前交通气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的真实数据,给出相应的预警发布信息,达到公路气象服务的目的。

图片:搜了网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集中海量数据跨行业、跨部门高度共享,实现对高速公路透彻全面、实时智能的感知和预测,使基础设施、生产组织、运输服务、监管执法、应急处置可视化、智能化、精准化。

人工与机械清除

人工与机械清除法是最典型、也是最传统的道路除冰方法。

人工清除法一般使用铲子、镐头等比较简易的工具进行除冰雪工作。人工清除法清除冰雪较干净彻底,对设备要求低,但是效率极低,费用较高,工作时影响车辆通行,无法长时间作业。

图片:百度网

机械除冰雪方法效率高,效果比较明显,是中国道路主要使用的冬季除冰雪方法。几十年来,机械除冰雪设备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专用的除雪机或与汽车、拖拉机配套的除雪机具。

目前国内生产的铲雪机功能比较单一,设备利用率低,而国外综合性的除雪机械价格昂贵,维修保养费用高。

热力融冰雪

热力融冰雪技术利用外部热源加热路面,使路面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从而延缓路面冰雪的形成,并清除已形成的冰雪。

目前,热力融冰雪技术包括发热电缆除冰雪技术、流体循环加热技术、导电混凝土技术、微波除冰技术以及相变储能除冰雪技术。

发热电缆除冰雪技术:

在路面下方铺设发热电缆或电热丝,以电力为能源,将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路面以融化冰雪。该技术无污染,除冰性能稳定,操作方便易控制。

目前该方法尚未进行大规模应用,原因主要有:耗能较大,运营费用高;安装、维修复杂,初期投资大;电缆强度难以保证。

目前,中国关于发热电缆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室内试验和理论研究。

流体循环加热技术:

流体循环加热道路融雪除冰技术是指将管道铺装在路面结构中,热流体经过管道时释放热量,使路面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道路结冰或者融化道路冰雪。

加热源常有地热、温泉水、太阳能、天然气及城市余热等。流体循环加热技术在国际上以北欧、日本和美国等为代表。

国外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表明,流体循环加热道路融雪除(防)冰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技术,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或者与楼宇空调、城市供热相结合,节能功效明显,便于实现自动化处理。中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由于成本较高尚未实际推广,但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这对中国流体循环加热道路融雪除(防)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导电混凝土技术:

导电混凝土技术是指在路面材料中加入导电碳纤维、石墨等导电物质,提高混凝土的导电性能。在通过电流时,利用其热效应加热道路,达到预防或融化冰雪的目的。

目前,虽然导电混凝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用于道路除冰融雪方面还停留在小范围试验阶段。国内对于导电混凝土技术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室内试验阶段。

如何在提高电学性能的同时不损坏其路用性能,并确保路用性能的耐久性和电学性能的稳定性,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微波除冰技术: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利用微波加热并结合机械除冰装置来清除道路积冰的理论。将微波应用于道路除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传统集料铺筑的道路路面的微波吸收发热效率很低,难以实现快速融雪除冰。

长安大学研究发现微波与磁铁具有较强的耦合发热效应,进一步提出了将磁铁矿石破碎成集料铺筑沥青路面以提高道路微波除冰效率的研究设想。

由于微波除冰效率较低,难以实现快速除冰的目的,因此微波除冰技术尚未能实现真正的大规模应用。

相变储能除冰雪技术:

该技术利用一种特殊的有机物相变材料(PCM)固液态转变时释放的热量来融化冰雪。先在路面下方铺设管道,管道中封装着相变材料。当温度较高时,固体材料吸热转化为液态;当温度降至冰点左右时,材料开始放热,由液态往固态转化,释放的热能使路面温度长时间保持在冰点以上,从而抑制路面结冰,并融化积雪。

但由于该技术存在成本较高、尚不成熟、养护困难以及对路面材料、结构和施工要求过高等局限性,并未得到大规模应用。

撒布融雪剂

撒布融雪剂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路面除冰手段,但是在路面出现积雪结冰的情况下采用,会影响道路通行能力。

此外,融雪剂渗入路面结构中,会对路面材料产生不同程度的化学腐蚀,引起路面材料与结构的破坏,缩短路面使用寿命,且污染周围环境。

图片:鲁网

截至目前,在中国道路冬季除冰雪工作中,融雪剂被广泛地使用,研究低成本、高效率、且无环境污染的融雪剂成为当务之急。

自应力弹性路面

该技术利用废旧轮胎橡胶颗粒的弹性,当橡胶颗粒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较大形变,从而破坏路面冰层。

该技术主要包括橡胶颗粒沥青路面和镶嵌类铺装技术。

从理论上来讲,使用自应力路面进行除冰是可行的,但是目前缺乏试验路的相关数据,实际效果有待验证。

另外,大量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仅靠橡胶颗粒的自应力除冰效果不佳,需要加入除冰盐,但是盐类物质又会对其他路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路面抗凝冰涂层

利用超疏水材料制备的抗凝冰涂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天、电力等领域,可有效降低基质表面的覆冰量及冰与基质表面间的附着力,是一种有效的除冰雪方法。

学者们对其应用于公路路面防除冰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并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超疏水涂层可以有效减少冰的残留率,降低试件表面水的接触角,降低路面表面能,显著减小冰面层与路面的层间强度。摩擦试验后,其接触角依旧保持在超疏水范畴内,耐久性较好。

图片:首发集团

超疏水涂层应用于公路路面具有良好的防冰除冰效果,但是在车轮反复碾压、阳光和雨雪等复杂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容易从道路表面脱离,逐步丧失疏水疏冰效果。

此外,大规模生产超疏水材料的工艺及施工设备尚未取得技术突破,生产成本过高,这大大限制了涂层的推广应用。

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道路除冰雪方法,大多是根据天气预警准备相应的除冰雪设备、融雪剂、除冰盐,主要依靠人工及机械清除冰雪。

传统的除冰雪方法不仅耗费高,而且效率低,难以快速恢复交通。近些年来,新型除冰雪技术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公路信息化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因此应利用信息技术对冰雪灾害进行预警和实时监测,在冰雪警报发出后,通过主动防冰技术来预防冰雪的大量覆盖,减小除冰工作量,便于快速恢复交通。

这种被动除冰技术与主动防冰技术的结合是以后融冰化雪技术应用的一种趋势。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人民资讯、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科普中国、每日新报、极目新闻、上游新闻、赛文交通网、苗广营等:《沥青路面除冰雪技术研究进展》

▎图片来源:每日新报、中央气象台、极目新闻、搜狐网、搜了网、鲁网、首发集团

▎本期编辑:黄超超

延伸阅读:

交通运输部批复部分第三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及试点实施方案寒潮暴雪侵袭!多条高速关闭!且看公路人如何应战倒计时~“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征集即将结束,投稿请抓紧!声明:《养护与管理》所推送的文章除无法确认外,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与智慧奉献。部分文章资讯、图片、照片、视频等来源于网络,所以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直接与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秘书处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予以处理。转载《养护与管理》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养护与管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qingxingye.com/lqgc/1961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