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绥德弘扬传承红色革命精

绥德地处黄河中游的陕北中部,榆林市东南部,无定河与大理河在此交汇,全县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辖15镇1中心、个行政村,总人ロ36万人,农业人ロ30万。年农业增加值达11.8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9.2%。绥德取“绥民以德”之意,历来是陕北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绥徳是历史名城,人文荟萃,素有“上郡古邑”“秦汉名邦”“天下名州”等美誉。《山海经》中有记载的上古十大名山之一疏属山便矗立在县城。秦时,秦长子扶苏、大将军蒙恬率30万之众在此戍边,修筑长城、秦直道,君臣二人都屈死并长眠于此。汉代名将李广曾率部在此驻守,留下“李广射虎”的传说。著名的昭君出塞(落雁砭)、文姬归汉、汉武巡边都从这里经过。这里传说是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诞生地(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也是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故乡。

■绥德是红色圣地,革命摇篮,是榆林地区红色资源最丰富、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大后方。绥德分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年,李子洲就在绥德师范建立陕北地区最早党团组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彭德怀、贺龙、林伯渠、王震、徐向前、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绥德工作和生活过,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遗址和革命遗产。民国时期和上世纪50年代前,绥德曾是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全县现有红色遗址和先贤旧居31处。齐心老人家称绥德为“西北革命的策源地”,习仲勋同志称绥德为“革命英才的摇篮”。

■绥德是民艺之乡,文化灿烂,是举世公认的陕北民间艺术荟萃之地和陕北文化的中心腹地,享有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歌、秧歌、唢呐、剪纸和石雕全国唯一五项殊荣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绥德各级各类非遗名录达八大类项,非遗保护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在陕北地区占绝对优势地位。此外,诸多历史古迹、特色民居也是极具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

■绥德是区位枢纽,交通发达,是榆林市南部教育、医疗和卫生中心,也是榆林市规划建设中的三个副中心城市之一,区位优勢独特,有“西北旱码头”“四省通衢”等美称,境内西包铁路和太中银铁路,国道和国道(原国道)青银高速和榆绥高速均在县城交汇,綏延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途径绥德的延榆高铁和延太高铁即将开工建设,目前,铁路、汽车客运线路辐射西北各省和晋、冀、鲁、豫、京、津等地区,是陕西省四大交通枢纽中唯一的县级枢纽,更是全国路网八横八纵支点之一。现已成为陕北地区的商业中心、物资集散地及能源资源深度转化的重要承接地。随着陕西绥德无车承运试点县工作的启动,必将促进德商贸物流业的空前繁荣发展和深度转型。

■绥德是美食天堂,物产丰饶,美食有黄馍馍、千层油旋、羊杂碎、黑粉、猪头肉等20余种,曾被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报道。绥德石雕、红枣等8个产品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绿源牌沙地红薯、强盛科技牌黄芪等5个品牌获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

绥德县是国家吕梁山特困片区县和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有贫困村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

几十年来,绥德人民群众一直传承着红色革命精神,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努力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人民庄严承诺到年全国人民要脱贫奔小康。绥德县把高质量脱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脱贫“摘帽”目标,以“党建引领全局、脱贫统揽全局”为总体思路,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标准,加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建设。通过“党建+精准扶贫”、“十一个产业扶持新模式”和“八个子下赢脱贫这盘棋”等具体工作举措,在册贫困人口降至户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3%。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期,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历年脱贫攻坚实践经验,紧紧围绕年户人贫困人口脱贫、26个贫困村出列、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制定了《绥德县年决战决胜脱贫摘帽实施方案》,即:推进“五大助力”、强化“五大保障”、确保打好打赢“十大战役”,充分聚集纪检、政法、群团、人大政协、宣传文化五大助力,提供组织领导、攻坚力量、资金整合、作风建设、技术指导五大保障,打响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两房建设、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扶贫、东西部协作帮扶十大战役,扶贫靶向施策,政策更精准、措施更有力,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脱贫后贫困发生率将降至0.73%以下,实现贫困县“摘帽”目标。

■统一思想,“三个坚持”保障工作成效

——坚持扶贫统揽全局。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特别是在陕西、贵州、宁夏、山西召开的扶贫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作为指导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以对党绝对忠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高质量脱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政治定力,狠抓工作落实,实干苦实、精准发力,聚焦突出问题、狠抓整改、确保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领导带头示范。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头认真学习、研究、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做脱贫攻坚的“明白人”。带头联系贫困镇(中心),分别帮扶贫困户,无论寒暑假日,坚持深入贫困乡村,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脱贫一线干部。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了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做到“领导带头、干部带头、党员带头”,有效调动了所有力量、所有资源精准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

——坚持机制凝聚力量。从县委常委班子做起,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包抓责任制、分管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压紧压实“三级书记”抓脱贫责任,各级各部门党组织都作出了公开表态,相关职能部门围绕本职工作,切实抓好脱贫攻坚业务工作。县委、人大、政协等部门单位,围绕“五大助力”“五大保障”工作要求,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全县上下形成了众志成城促脱贫的“”大扶贫格局。

■坚定目标,“四个着力”铺好扶贫路

——队伍建设上着力。坚持在“四支队伍”“选、管、用”上下功夫,派驻驻村工作队支、“第一书记”名,安排结对帮扶干部名,实现全县贫困村和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在全县范围内抽调了24名优秀后备干部充实到县脱贫办工作,各镇确定4名干部专岗抓扶贫。在村“两委”班子中,重点选拔产业大户或致富带头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大批35周岁左右的“领头雁”担当重任。充分运用干部任用“三项机制”,实行“干部职级考任”制,将新提拔干部和后备干部下派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或由县委安排在其他脱贫攻坚岗位,任职期为1年。任职期满后,对于工作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经民主评议、组织考核等程序,新提拔干部发文使用,后备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坚持在扶贫一线选拔任用干部,近年累计提拔或重用第一书记36人,提拔使用帮扶责任干部人,列为后备干部45人。加大领导干部提拔重用力度。对季度考核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年度考核先进单位予以奖金奖励;连续两年考核名列全县前2名的镇(中心)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符合条件的优先提拔重用;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受到国家、省、市表彰或在全国、全省、全市推广经验的单位,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符合条件的优先提拔重用。

——纪律保障上着力。制定了脱贫攻坚“五条铁律”,印发《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立了扶贫督查监督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四名县人大专职委员为组长的四个扶贫大督查组,长期到镇进村入户督查扶贫工作,每月定期通报、点评。同时,组织县级领导干部和县委、县政府及县纪委督查力量,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一线督导检查,持续强化以督查工作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力度。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县纪委开通了扶贫监督举报热线电话,专项接受群众举报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对实名举报事项查证属实的实行一案一奖。对扶贫领域发生的不正之风,一经举报,追查到底,对查实的扶贫领域案件,坚决予以通报曝光,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件,处理人,其中党政纪处分人,组织处理89人。

——宣传引导上着力。年以来在《绥德报》、《绥德e播报》和《绥德发布》







































白癜风有治疗好的吗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seoxy.com/jklq/1956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