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养护与维修新技术,不收藏说不过去

控制白癜风扩散 https://m-mip.39.net/nk/mipso_7574864.html

世界那么大,为防走散。

点击上方“曹明铭市政”→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来源:百度文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1沥青路面病害类型

功能衰退和结构性破损

功能性衰退:路面服务能力下降。

结构性破损:路面承载能力降低。

沥青路面主要病害: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其他类

裂缝类:纵缝、横缝、龟裂、块状裂缝

裂缝:非荷载裂缝和荷载裂缝

非荷载裂缝:温度裂缝和反射裂缝

温度裂缝:低温收缩裂缝、温度疲劳裂缝

荷载裂缝:行车荷载引起的裂缝

纵向裂缝:

1)路基不均匀沉陷或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2)道路拓宽时处理不当;

3)沥青面层铺筑时接缝处理不当;

4)车辙边缘纵向开裂

横向裂缝:

1)沥青面层低温收缩裂缝;

2)反射裂缝;

3)路基低温收缩开裂引起

块状裂缝:

1)基层强度不足;

2)沥青面层偏薄;

3)沥青面层温度缩裂

龟裂:

1)荷载疲劳开裂或沥青老化脆裂;

2)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

3)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

4)裂缝未及时处理

新型龟裂

TOP-DOWN开裂

原因分析

路面材料抗裂性能较差

沥青含量过低或沥青混合料的空隙过大

路面整体强度不足

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

交通繁重

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

冬季温度低或日温差大

防治对策

使用低温延展性好的沥青或掺加聚脂纤维

提高路面的整体强度

提高基层的抗裂性能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

采用适宜的应力消减层

及时封填裂缝

变形类:车辙、沉陷、波浪(搓板)、拥包;

车辙:结构型车辙、失稳型车辙、磨损型车辙

车辙:路基车辙、基层车辙、面层车辙、隆胀车辙

沉陷:1)路基处理不到位;2)路基压实度不足

拥包:1)沥青面层中沥青含量过多;2)基层和面层之间黏结不好;3)基层强度不足;4)基层水稳性差

波浪(搓板):1)材料组成设计不好

原因分析

沥青粘度太小,感温性差;

沥青用量过多;

粗集料较少;

集料的棱角性差,表面光滑;

集料离析或压实不足;

沥青面层厚度不适,层间结合较差;

交通荷载影响(减速、刹车、重载等)

防治对策

选用高粘度沥青;

用塑料类改性剂或SBS改性沥青;

适当增大粉胶比(增加矿粉或减少沥青含量);

合理调整级配(增加粗集料含量、间断级配);

加强压实,提高路面的整体强度;

加强层间结合;

松散类:坑槽、麻面、脱皮、啃边、松散

松散:

坑槽:

麻面:

脱皮:

啃边:

坑槽

内部松散

原因分析

使用与沥青粘附性较差的矿料,且未掺加抗剥落剂;

路面排水系统不良;

沥青面层空隙率过大;

路面裂缝未及时封填;

冬季路表积雪未及时清除;

沥青用量偏少;

雨天或低温期间施工;

防治对策

选用与沥青粘附性好的矿料,或添加抗剥落剂;

做好路面排水系统;

控制沥青路面的空隙率;

避免雨天和低温季节施工;

及时填封裂缝;

提高施工质量,避免混合料离析和压实度不足;

其他类:泛油、磨光、冻胀、修补、翻浆

泛油

磨光

冻胀

修补

翻浆

原因分析

沥青用量过多;

混合料的剩余空隙率过小;

透层或粘层沥青喷洒过量;

表面层所用石料磨光值较低;

沥青混合料离析;

路基路面压实度;

防治对策

控制沥青用量;

控制混合料的剩余空隙率;

透、粘层沥青喷洒量适度,且喷洒均匀

控制混合料离析;

表面层使用强度和磨光值较高的石料;

破坏模式

水的影响:动水压力

材料的影响:空隙率

荷载的影响:剪切破坏

2.2沥青路面使用状况调查与评定

路面使用性能—路面状况数据

路面使用性能(PavementPerformance)的概念的提出,最早于年由美国AASHTO提出。

路面使用性能的定义

对道路路面使用性能的一般理解是,路面为保障公路运输车辆的安全正常行驶所具备的能力和属性。

分析路面使用性能的必要性

分析研究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是进行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和预测的前提,也是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管理决策的基础。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

国外:

美国AASHO:路面服务性能指数PSI

日本:养护管理指数MCI

英国和加拿大:道路状况指数RCI

国内: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

路面服务性能指数PSI(美国AASHO)

-年美国进行了AASHO(现为AASHTO)道路试验,产生了AASHO道路设计方法,并提出了路面服务性能指数(PSI)的概念,以反映道路服务水平。PSI评价模型将路面检测基础数据与专家评分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在专家调查评分的基础上,建立了PSI与路面状况的关系。该指标最注重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养护管理指数MCI(日本)

养护管理指数MCI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的基于道路管理者的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技术建立了MCI与道路平度、路面裂缝情况、车辙等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MCI的取值范围为0-10。MCI模型中路面平整度因素影响较小,侧重从道路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路面破损状况和车辙来反映道路行驶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项评价指标。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MQI

沥青路面采用了路面损坏、道路平整度、路面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五项技术指标

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综合指标和单一指标相结合

PQI=PCI*wPCI+ROI*wRQI+RDI*wRDI+SRI*wSRI

PC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RQI:道路行驶质量指数;

RD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

SR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

wPCI:路面损坏(PCI)的权重;

wRQI:道路平整度(行驶质量,RQI)的权重;

wRDI:路面车辙(RDI)的权重;

wSRI:路面抗滑性能(SRI)的权重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规定,将路面结构强度设为抽样评定指标,单独计算与评定,评定范围根据路面大中修养护需求、路基的地质条件等因素由公路管理部门自行确定。

路面损坏状况评价(PCI)

路面损坏包括裂缝、坑槽、沉陷和松散等各种表面破坏和损伤。路面各种类型的损坏通过其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程度加权累积计算换算损坏面积,换算损坏面积与调查面积之比(路面破损率),可直接用来衡量路面的损坏状态,也可通过PCI来评价路面的技术状况。

DR路面破损率(PavementDistressRatio),为各种损坏的折合损坏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之百分比(%);

Ai第i类路面损坏的面积(m2);

A调查的路面面积(m2);

a0沥青路面采用15.00;

a1沥青路面采用0.。

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PCI评价为优、良,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PCI评价为优、良、中时,以日常养护为主,并对局部破损进行小修;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PCI评价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PCI评价为次及次以下时,应采取中修罩面措施。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RQI)

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能,可通过道路平整度指标评价,研究人员建立了道路平整度与行驶舒适性的关系,提出了行驶质量指数(RQI)模型。

公路用户对不同等级的公路有不同的行驶舒适性要求和期望。根据公路实验和统计数据,标准分别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普通公路确定了不同的RQI模型参数。

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RQI评价为优、良,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RQI评价为优、良、中时,以日常养护为主;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RQI评价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RQI评价为次及次以下时,应采取罩面等措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

路面抗滑性能评价(SRI)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抗滑能力不足(SFC40)的路段,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抗滑能力不足(SFC35.5)的路段,应采取加铺罩面层等措施提高路表面的抗滑能力。

路面车辙评价(RDI)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将路面车辙列为独立的检测指标,路面车辙用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评价。与此同时,在计算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PCI指标时,路面车辙损坏不再重复计算。

路面结构强度评价(PSSI)

路面结构强度通过路面回弹弯沉用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评价。

强度不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PSSI为中等以下时),应采取大修补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2.3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工程分类

养护工程分类:《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

小修保养:是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的作业。例如,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沉陷、处理波浪处理等,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的局部修理。

中修工程:是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一般性损坏部分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复公路原有技术状况的工程。例如,沥青路面整段封层罩面、路面严重病害的处理,水泥混凝土路面严重病害处理。

大修工程:是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到原技术标准的工程项目。例如,路面补强、重铺或加宽。

改建工程:是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因不适应现有交通量增长和载重需要而提高技术等级指标,显著提高其通行能力的较大工程项目。例如,公路技术等级或路面等级提高。

养护内容:《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2-)

日常巡视与检查、小修保养、中修、大修、改建和专项养护工程。

养护性质分类

预防性养护:为了让状态良好的道路系统保持更长时间,延缓未来的破坏,在不增加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改善道路系统的功能状况的一种养护方式。

矫正性养护:就是修补路面的局部损害或对某些特定病害进行的养护作业,适用于路面已经发生局部的结构性破损,但还没有波及全局的情况。

预防性养护的效果

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不能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再次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

年,美国SHRP计划中对养护费用效益的研究结论: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延长使用寿命10~15年,节约养护费用45%~50%。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qingxingye.com/zxlqhy/1960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