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圈——要做沥青行业大影响者!
1、沥青路面发散、刹车搓起矿料等病害的现象
最近经常听说,某某沥青检测指标没问题,就是拌和混合料不粘、发散,颜色不黑,甚至味道不对,闪点较低;有的混合料在高温状态下不沾手,在常温下混合料中沥青胶浆可以轻松从大粒径集料上搓掉;马歇尔试件的破裂断面中粗集料的表面光光的(尤其是改性沥青);某某路面铺完几天后不敢刹车,不然会搓起大量粗细集料(实际上是路面松散)等等,这种现象的发生多数应该归结为沥青的质量问题。
但多数技术人员认为,不对呀,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检测指标均是合格的,怎么还是沥青的质量问题。我不否认沥青及混合料的技术指标是合格的,因为沥青供应商提供的沥青,本来技术指标就是合格的,如果供应商自己检测都不合格,还能供应给下家吗?这里要把沥青的技术指标和沥青的质量分开。
2、病害引起的沥青质量标准探讨
在分析病害原因前,应先分清楚沥青质量和沥青的质量标准。沥青的质量依据是以沥青的指标标准为依据,满足沥青的质量标准的沥青应该认为沥青质量没问题,但是如果沥青自身发生变化呢?
首先,对于沥青的质量标准大家当然想得到的是沥青的技术指标,如《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里的表4.2.1-2、表4.6.2等等。规范中的技术要求标准对不对,当然对。但是,本人认为此标准针对的应当是由自然状态的原油,经过加工提炼后不采取其他措施而生产的自然状态的沥青(应当注意的是,少数天然状态沥青完全满足技术标准,也出现上述的现象,这类沥青是自身问题,和添加剂无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国(包括国外)的沥青技术标准是基于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给定的标准,包括高温、低温、老化、水稳等性能标准,而这恰恰忽略了沥青的最基本属性——粘结材料的粘结特性。具体分析技术指标,高温指标评价的是高温状态下的压缩和剪切性能,低温指标评价的是低温状态下的抗拉性能,水稳性评价的是混合料在受水浸泡后的抗压(浸水马歇尔试验)、抗拉松散(冻融劈裂试验)性能,而对于在常温或者稍高温度时,沥青路面在搓揉状态下的松散(粘结力性能)没有考虑,如车辆、飞机就此打转、急刹车等。
必须清楚的是沥青的粘结特性不是粘附特性,它表征的是沥青与其他材料(主要是石料)的粘结力(或者称为粘聚力),本来沥青在混合料中的作用一方面粘附于集料表面,另一方面就是把集料紧紧团聚在一起。这种粘聚力对于普通沥青(自然沥青)在以往的沥青技术指标中没有给于考虑,因为可以这样说,沥青就是沥青。
但是随着我国沥青路面的应用过程中,对其给与了太多的要求,这样在沥青在添加各种改性剂、调和剂、稀释剂等应运而生,这样虽然还是沥青,但是已经变成了所谓的非自然沥青,其自身的稠度、粘附性和粘聚力等等力学指标会发生较大变化。在工程应用中,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现有的沥青路面技术指标要求,过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