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品保质期国内外差距大引发业内人士吐槽保

冻品保质期国内外差距大引发业内人士吐槽:保质期多长才适合?

进口肉24个月,国产12个月,冻品保质期国内外差距大引发业内人士吐槽:冷冻食品保质期多长才适合?

为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事件,相干部门应加强监管,并建立可追溯系统

曾,“肯德基被曝油条保质期长达9个月”引来消费者和媒体热议。如今,冻品保质期的问题再次引人关注。在“福喜过期肉事件”后,冻品保质期问题在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多数企业掌控不准冻品保质期应当为多久,也不知怎样肯定产品保质期的长短,相干的市场规范有待进一步细化。  底真真/文

【市场】

法规不同国内外冻品保质期长短不一

“就保质期这一点,我们就跟老外有大差别。”近日,国内牛肉生产商赵先生向反应,国内冷冻牛肉产品由于保质期太短,相比进口牛肉处于劣势。

“比如充斥中国市场的澳大利亚进口牛肉,保质期24个月。而我们产的牛肉,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12个月,这不公平!”赵先生说,这对像他一样的国产牛肉生产商来讲,本钱会增加很多。“保质期比人家短一半,推动商品的周转,和管理库存,付出的辛苦和代价就要大很多。”

依照赵先生的说法,假定同期生产的牛肉产品已寄存11个月了,国产牛肉生产商得赶忙处理掉,由于再有一个月就过保质期了,他们就算做一个月的促销降价也得卖,过了保质期就卖不了了。但是澳大利亚进口的牛肉保质期24个月,同时期完全没必要着急着卖,由于它可以找到适合的客户,依照公道的价格销售。

事实上,不单国内外牛肉产品的保质期不等,其他品类冻品的保质期也不一样。以虾仁馄饨为例,国内普遍产品保质期为12个月,泰资正大团体的产品保质期为24个月。国内速冻产品其他品类,保质期也普遍为12个月。

另外,国内一样品类的产品保质期也不同,以“鲜美来”和“惠之园”为例,“鲜美来”品牌的冻带鱼保质期为9个月,另外一品牌“惠之园”的冻带鱼保质期则12个月,固然条件都在-18℃的储存条件下。而冻带鱼产品除外,这两个品牌其他产品保质期均为12个月,没什么差别。

据一名做进口贸易的业内人士介绍,国外产品保质期也不等,例如澳大利亚冷冻牛肉保质期,就有8个月、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12个月,及24个月几种。

【困惑】

标准混乱产品保质期如何定?

那末,冻品的保质期究竟多久合适,有没有国家标准规定呢?

据查阅,牛肉方面有《GB/T鲜冻分割牛肉》适用,该标准规定:“冻分割牛肉应储存在低于-18℃的冷藏库内,储存不超过12个月。”不过这仅是个推荐性标准,也就是说,并没有强迫冻牛肉保质期为12个月。

除却牛肉这个推荐性标准之外,其他肉类冻品保质期还没有明确规定。《速冻食品技术规程(GB8863—88)》及其他标准里,也没有关于保质期的标准要求。只有水产方面有明确规定。

而2005年出台实行的《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GB)》则强迫规定:冷冻产品应包装完好地储存在-15℃至-18℃的冷库内,储存期不得超过9个月。

一名业内人士认为,国标对保质期的要求不合适。理由有3:不同的产品,保质期可以不同;相同的产品不同工艺,保质期也可以不同;相同的产品,相同的工艺,不同的要求,保质期也可以不同。

“保质期是企业对消费者的许诺,是自己定的,和国标没有关系。”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广泛适用的国家标准,不应当有最长保质期的束缚。“哪一个企业的技术领先,可以使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哪一个企业就可以制定更长保质期的企业标准。”

事实上,多数企业不知道如何肯定产品的保质期,由于没有文献可依。早在2006年,食品论坛里就有人求助冷冻产品应当打多久的保质期,和产品保质期测定方法。

有人答,“12个月,这个没争议。”有人建议,“产品有没有标准,看看同类的产品怎样规定的,也能减少人力物力。”也有人说,冻品保存两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比如国家战略储备肉存一两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都有。

【争议】

多重因素影响保质期长短,不能一概而论

对上述情况,蒙都羊业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总工李猛称,“12个月”是个大环境,但真正产品的保质期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保质期是依照企业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质管手段可到达的产品保存期限。

“12个月的保质期,只是企业和官方理解,而新建的企业保质期打12个月肯定是不合适的。”李猛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打3个月的保质期,然后送检技术监督局。同批次产品延续贮存6个月后再继续送检,6个月过后产品没问题,就可以打6个月的保质期。以此类推,只有12个月以后产品依然合格,才可以打12个月的保质期,要有证明材料。

多位技术人员称,只要产品检验合格,国内产品24个月的保质期也是可以的。而如果有企业看别的企业打24个月的保质期,也随着打,但是管理、技术等水平达不到,终究则要由企业自己承当。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1名高级工程师指出:“保质期受畜种、初始菌数、工艺条件、包装情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产品保质期无国家标准,其保质期的终究肯定需要根据收藏实验结果进行肯定。”

对此,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意曾表认同。在他看来,到达多长的保质期、使用什么样的配方、控制多少本钱,应当取决于不同企业对自己产品的定位,是经营策略的体现。由于过了保质期的产品,并不等于不能食用了,只是产品色泽、口感或其他方面产生了变化而已。

国内某知名肉食公司的技术总监补充说:“并不是说保质期长了就好,储存不当,产品可食用期就会缩短。但也不是保质期长了就不好,根据卫生控制、冷冻工艺技术、储运条件等,可能国外保质期18个月的产品比国内10个月的还要好。”

【呼吁】

应严格监管,并建立可追溯系统

据了解,速冻食品一般在保质期的1/3时间内,超市才允许其通过验收、上架销售;若发现保质期超过2/3的速冻食品,超市会直接退还给供货商或提早做降价促销处理。因此,多数销售商寻求太长保质期,从而延长产品售卖期,有的通过正规工艺技术,有的则“篡改生产日期”。

商超渠道有严格监控,但在流通渠道就比较乱。有业内人士提出,假定一批进口肉1月份生产,6月份运输到中国,那末剩下的保质期再加工应当怎样计算?国外冻肉运输到国内,通常是卷肉或板肉,经销商进一步切片包装销售,这些产品的保质期应当如何计算?

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指出,即便是国产原料,也存在这个问题。例如某批次国产冻牛肉保质期12个月,在第十个月时用做原料生产加工,这批原料的保质期实际上只剩下2个月,那末以此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的保质期,又该如何计算呢?原料保质期会对食品品质产生明显影响。

该人士说,虽然过了保质期的产品不等于“坏了”,但是企业对可能将要承当的还是会担心。因此,虽然其公司做过治疗白癜风医院实验,牛肉冻品品质在14个月时仍然没有问题,但依然不敢脱离“12个月的大环境”。

这位技术人员认为,保质期测定要有科学根据,并结合企业资质去判定。由于冷冻工艺本身的特性,只要在保存上加以注意,一般很难过期。“但是在-18℃下,冻牛肉到底能保存多长时间,这需要权威机关的针对性实验,而不是企业用不统一的方法制定企业标准。”

对这种情况,李猛认为是个市场漏洞,他呼吁相干部门严格监管,由于“‘大环境’是12个月,保质期都打12个月,如果官方检测不严格,销售商就会铤而走险。”他还建议,应当建立可追溯系统,追溯原料“寿命”。

■相干

浙江冷鲜禽标准下月实行产品保质期不做硬性规定

近日,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发布《冷鲜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为强制性地方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境内冷鲜鸡、鸭和鹅的加工,冷鲜鹌鹑和鸽子可参照履行,10月1日起正式实行。该《规范》对冷鲜禽生产经营进程中检疫、屠宰、储存、运输、检验、销售等环节中场所、设施、人员的“安全卫生要求”进行了规定。

值得关注的是,《规范》对冷鲜禽没有制定具体的产品保质期。浙江省预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丛拂晓介绍,对保质期问题,他们起草规范时曾有过争执,“到底要不要明确规定保质期,我们斟酌了很久。在实际调查进程中,我们发现企业保质期的情况有些不同,企业会根据各自的加工工艺及包装情势等来肯定。”

该《规范》虽然没对产品保质期进行强迫规定,但要求企业根据科学研究实验结果自行肯定保质期。制定规范时,相干部门也做了实验室检测,发现一般三天内,产品微生物指标能符合国家《鲜、冻禽产品》和农业部的相关规定。超过保质期的产品不得销售。

散装冷鲜禽要有5项内容。该《规范》明确规定所有进入市场的冷鲜禽都要有“一证两标”,即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相干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标志、企业自己的产品信息标识。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冷鲜禽,分为预包装和散包装两种情势。除预包装的产品标签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新规定实行后,散装冷鲜禽产品的外包装也要有“标准身份证”——最少要标明5项内容:产品名称、加工日期及保质期、企业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运输及储存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seoxy.com/zxlqhy/1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