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ldquo十四五rdquo时期

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115/7761459.html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摒弃粗放、低效、高耗能、高排放、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发展方式,按照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更加注重经济结构合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方式,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供给看,通过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税费负担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从需求看,通过扩大投资、鼓励消费等方式扩大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因此,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总体来讲,就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是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从统计数据看靖边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按照初步确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指标体系,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反映发展的质量、结构和效益,更加注重反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十三五”时期,靖边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稳定增长,一些行业的比较优势和质量效益有所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1

综合质效方面

“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积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

发展质量持续向好

“十三五”末,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3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县域第3位,比“十二五”末增加.66亿元,年均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34.48亿元,年均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63亿元,年均增长3.4%;第三产业实现.22亿元,年均增长7.8%。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由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五年间增长了1.45倍,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步入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新时期。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十三五”期间,在三次产业总量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二五”末的7.8:66.1:26.1调整为“十三五”末的9.5:59.3:31.2。第一产业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全县三次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和新能源产业、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新兴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财政实力稳步提升

“十三五”末,全县财政总收入达亿元,比年的72亿元增加了31亿元,年均增长1.4%;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4.5亿元,比年的12.18亿元增加了2.32亿元,年均增长1.0%。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领域支出约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80%以上,有力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非公经济较快发展

“十三五”期间,靖边非公有制经济在规模、速度、结构和地位方面实现了较大提升,成为支撑靖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实现97.24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GDP)的比重达26.8%,比“十二五”末提高了4.5个百分点。

2

产业发展方面

“十三五”时期,靖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三次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一系列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农业基础愈加牢固

“十三五”期间,全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畜、薯、菜”主导产业不断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林牧渔总产值由年的35.56亿元增加到年的62.14亿元,年均增长11.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年的20.92亿元增加到年的36.16亿元,年均增长3.6%。粮食总产量从年的21.72万吨上升到年的31.41万吨,年均增长7.7%;蔬菜总产量从年的9.71万吨上升到年的31.32万吨,年均增长26.4%。“十三五”末,羊子、生猪饲养量分别为.24万只、31.23万头,肉类总产量2.38万吨。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4%,居全省第二。

工业质效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靖边立足油气煤盐等资源优势,突出抓好油气产业升级和打造高端能化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工业经济的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十三五”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1.9%,年均增长2.3%。生产原油.6万吨,比“十二五末”减少21.5万吨;原油加工量.61万吨,比“十二五末”减少19.73万吨;天然气产量38.7亿立方米,比“十二五末”增加15.9亿方;聚乙烯51.53万吨,比“十二五末”增加14.99万吨;聚丙烯产量67.51万吨,比“十二五末”增加22.17万吨。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靖边工业发展的新动能,已有20家新能源企业落户靖边,风力发电量19.76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量5.51亿千瓦时,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8.26亿千瓦时、4.34亿千瓦时,建成全省首家光伏产业示范园和首个百万千万级风电基地。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十三五”期间,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增势明显,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十三五”末,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7.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74亿元,是“十二五”末的6.7倍,年均增长5.8%;营利性服务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10.63亿元,是“十二五”末的2.11倍,年均增长33.8%。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9.57亿元,是“十二五”末的4.19倍,年均增长4.2%。

3

协调发展方面

“十三五”以来,靖边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由“投资拉动”逐步转变为投资、消费“双轮驱动”。

有效投资稳步增加

“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一批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浩吉铁路靖边段、靖神铁路、榆靖公路建成通车,靖边能化园区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启动项目填平补齐工程、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为靖边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十三五”期间,受国内外经济增速减缓,社会需求不足的影响,全县消费市场缓中趋稳。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6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40.5%。其中,城镇消费零售额实现53.1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40.4%,乡村消费零售额实现25.5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40.5%。五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5亿元,年均增长7.3%,其中,城镇消费零售额累计实现.4亿元,年均增长7.6%,乡村消费零售额累计实现.1亿元,年均增长7.9%。

4

绿色发展方面

“十三五”期间,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深入推进铁腕治污15项攻坚行动,积极推行中心城区使用清洁能源和禁放限放烟花爆竹工作。全县累计完成造林95.25万亩,封山(沙)育林4.84万亩,退耕还林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33%,城区绿化率40.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7%,烟控区覆盖率和噪声覆盖率均达%,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85%。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平方公里,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95%,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芦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红柳路及龙升路污水排水工程、民生路棚户区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城市气化率达90%以上。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1个、示范村19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28个,创建市级生态镇1个、生态村5个。

5

开放发展方面

“十三五”以来,靖边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独特的区位优势,全力扩大开放度,加快培育新动能。

发展活力愈加明显

“十三五”期间,靖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和中欧班列(榆西欧)大通道,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用开放视野配置资源,致力于将靖边打造成为陕甘宁蒙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中国西部连通欧亚的重要交通口岸和商贸物流中心,努力把靖边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全县累计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加30.65亿元。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年末,全县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个,与年“三经普”相比,增长.4%。年新增入库“五上”企业35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户、资质内建筑企业1户、限上贸易企业20户、规上服务业企业2户、房地产企业1户。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45家单位和项审批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审批,一网通办有力推进,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截止年新增市场主体户,增长40.05%,其中企业户,增长18.34%;个体经营户户,增长51.83%。

6

共享发展方面

“十三五”期间,县委、政府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十三五”末,全县户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由“十二五”末的6.39降至“0”。全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9元和元,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24.0%和50.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年的2.67:1缩小至“十三五”末的2.21:1。

社会保障愈加完善

“十三五”末,全县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2%,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4%,初步实现了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个,床位数张,年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93.2%,较“十二五”末提高了11.4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23%,较“十二五”末提高了16.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全县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先后改造完成统万路、林荫路、清华路西段改造工程,打通了天赐路南段、宇文路南段、民生路东段、统万路西段等多条“断头路”,实现%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图书馆、文化馆建成投用,城市运动公园全面开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基本建成,龙州波浪谷景区开园,五台森林公园AAA景区正式授牌。榆林副中心城市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宜居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日益增强。

从统计角度对靖边高质量发展必要性的认知

“十三五”以来,靖边面临着发展速度放缓、产业实力不够强、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带动作用弱、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表面看:一是内部因素,油气行业“一业独大”、石油“量价双降”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二是外部因素,受经济下行影响导致整体需求不足。但从深层次原因考量,则是经济发展已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质量矛盾开始上升到主导位置。“十四五”时期,靖边亟需通过高质量发展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和长期稳定发展。

1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靖边奋力赶超的需要

从年至年靖边GDP经历了年平均增长21.34%的两位数高速增长期,其中年经济增长迅速扩张至本轮经济周期的峰顶,峰值达到27.8%。“十二五”以来,全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增速出现了放缓的迹象。靖边的经济增速与全国同步呈现稳中回落态势,GDP增速从年的18.6%持续下降至年的9.3%。年由于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造成经济增速大幅回落,GDP首次出现负增长(-0.1%)。“十三五”期间,靖边全面推进“三区两地一中心”建设,努力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但受经济整体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GDP增速走出了一条持续上升、遇阻回落的“∧”型轨迹,年增长2.3%,年增长7.8%,年增长8.6%,年增长3.6%,年GDP仅增长1.0%。GDP增速的起伏波动,表明靖边经济发展虽已驶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新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变量较多,“稳增长”的压力空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较差,经济总体抵抗冲击的能力不强,县域综合实力与发达县(市、区)相比差距明显拉大。因此,靖边唯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由“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双赶超。

2

高质量发展是优化靖边产业结构的需要

一般情况而言,经济发达程度越高,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就越低,而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则越高,呈现“三二一”产业结构形态。从靖边产业结构调整看,“十二五”以来,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年的5.0:82.7:12.3调整为年7.8:66.1:26.1再到的年的9.5:59.3:31.2,第二产业明显下降,第一、三产业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但这种貌似发达的产业结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结构高水平。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中流砥柱”地位,农业、服务业与工业存在“依附”关系,第一产业占比不降反升,第三产业中非营利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高,而营利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现代新型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之间的融合性、产业链环节的协调性并没有明显提升,需要引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qingxingye.com/tzlq/1959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