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源自中国经济学人,由京博金融论坛编辑
我对广州这个城市,有着很深的感情。到今天我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广东的时候,夏天,坐了通宵的硬座火车,到广州的时候刚好是凌晨5点。天色已经发亮了,而街边的霓虹灯还在闪烁。我趴在桌上侧着头看着窗外拥挤的楼,没想过自己会在这个城市生活20年。那个时候的广州还没通地铁,珠江新城还是菜地。站在天河城的门口往四面一看,全是无边无际的绿色。打工仔们现在大量聚集的棠下和车陂,那时候还全是鱼塘和养猪场。那个时候的广州比现在还塞车,过一次江,要下很大的决心,没事就要在广州大桥上塞一个多小时。珠江北岸的中山越秀和南岸的海珠区老死不相往来,老广州人的口号是“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这里的河北河南,就是珠江的北岸和南岸了。年轻的我曾经骑着单车走遍过这个城市的每一条街巷,寻找每一家地道的小吃店,探访每一处传承百年的古迹。我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崛起,走向巅峰,然后轰然倒塌。我在本文中列举的所有数据,阐述的所有现象,都发生在我身边。我剖析这座城市的弊病,每一笔都好像要在我心底刻下血迹。对这个城市的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我有着无法克制的愤怒。而现在,我要把这种愤怒传递给你们。在本文中,你们将看到这座南中国最开明的城市,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最保守最封闭的城市,并因此摧毁掉这个城市的产业根基。
1百业萧条我用“金融城”的失败案例作为广州篇的开始。广州金融城紧靠着珠江新城,算是广州CBD东延的重大规划。这个区域从年开始启动建设,到现在已经卖了一大半的地,买家包括南粤银行、平安集团、新华保险等金融机构。卖地条件非常苛刻,比如50%的办公面积不得销售,必须自用,且可售部分必须卖给金融类企业,并在销售前报政府认证。然而金融机构们很快就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开工!卖地文件允许建到米,但该区域位于军用机场的航道上,按规范只能建米。这意味着每一家的容积率都要腰斩。这也就算了。广州政府规定金融城的所有地下空间都要由政府统一施工,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从年2月份卖出第一块地,一直到现在,年6月,三年过去了,广州政府甚至还没正式启动这个地下空间的设计!至于什么时候开工,那更是遥遥无期的事。所有花了几十亿在金融城买了地打算建总部大楼的金融机构,现在都陷在坑里,想要广州政府解决问题,根本就不用指望。人家太极拳打得无比顺溜,想沟通你都不知道找谁沟通。这事真是匪夷所思,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事竟然发生在以务实开明著称的广州,就像是一贯以坑外地投资商为乐的东北政府似的。这事当然也不可能保密,打算在南中国设点的金融机构都会知悉广州是一个大坑,并因此把眼光转去深圳。
案例讲完了,现在开始讲数据。5年末广州常住人口万,到年末,增长到万,5年下来增加了万人,年均增长64万人。而年末,广州常住人口只不过万,5年下来仅增加了80万人,年均增长仅16万人,只相当于此前年均增幅的四分之一。这组数据需要对比。作为广州老对手的深圳,即便是从来不寰椾簡鐧界櫆椋庤兘娌诲緱濂藉悧鐧芥枒鍜岀櫧娈跨柉鏈変綍鍖哄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