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

1.1在改扩建工程中,应对原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处治后,方可进行新设计路面结构层施工。

1.2裂缝。在新铺路面施工前,应先在裂缝两侧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然后铺设玻璃格栅,宽度不低于2m,使其能够黏贴在老路面上。

1.3坑槽。基层完好不需要处理时,修补方法与技术要求如下:

①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所需修补坑槽的轮廓线。   

②沿所划轮廓线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于原坑槽的最大深度。

③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动部分及灰尘、杂物,并涂刷粘层沥青(坑槽底部与四周涂满)。

④坑槽内有水时,先将坑槽内的积水清理干净,再用喷灯烤干。

⑤填入沥青混合料并整平。新填补的部分应略高于原路面。

⑥采用双钢轮压路机沿纵向反复碾压,达到密实效果。如果坑槽较深(7cm以上),应分两层摊铺,底层采用水泥混凝土。

⑦压实完毕后对四周进行沥青灌缝封口。

1.4坑槽已发展到基层时,还应凿除基层部分,修补方法与技术要求同3.3.2.3条。

1.5拥包。如基层稳定,应用机械或人工将拥包全部清除,换填热沥青混合料压实。如基层失稳,还应清除基层部分,修补方法与技术要求同3.3.2.3条。

1.6沉陷。如土基和基层已经密实稳定,则只需修补面层;如土基和基层已失稳,还应对土基和基层进行处理,面层修补时考虑路面整体平整性。

1.7车辙。基层稳定时,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铣刨清除,然后重铺沥青混合料;基层失稳时,应先处治基层。

1.8翻浆。一般因基层裂缝或失稳造成。应查明导致翻浆具体原因,如基层裂缝原因,则可按照3.3.2.2条处治;如基层失稳原因,则可按照3.3.2.4条处治。

松散。如基层稳定,在清除松散部分后可直接加铺新路面结构层,按照新路面要求进行施工;若由于基层或土基软化变形而造成路面松散,则可按照3.3.2.4条处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qingxingye.com/lqgc/1959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