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政策法规
2项再生骨料相关技术入选,中央四部委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四部委联合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年)》,四部委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科技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加大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据了解,和砂石行业相关的建筑垃圾模块化处置技术、沥青路面固废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等入选《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年)》。这些技术对推进建筑固废制备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矿业权评估师”再进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矿业权评估师是矿业权评估的专业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矿业权评估工作。根据国务院年8月1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7号)取消了矿业权评估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
年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发布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进行公示的公告。矿业权评估师再次进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年以来,我国天价矿权层出不穷,砂石矿业权价值评估机制亟待完善。凡事都是事在人为,没有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撑,是万万不可的。矿业权评估师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新形势下的砂石等矿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砂石等原材料问题突出——住建部通报年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抽查情况日前,住建部发布《关于年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抽查情况的通报》,住建部对天津、河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海南、重庆、贵州10个省(市)30个在建建筑工程及30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了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抽查。从抽查情况看,受检工程预拌混凝土质量总体可控,但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情况较为突出。部分企业砂石等原材料存在问题,部分企业预拌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为天然砂,实际使用混合砂,且未测定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住建部要求:砂石供需不平衡的地区,要合理拓展建设用砂来源,鼓励机制砂生产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机制砂品.质,严控净化海砂质量,严禁使用不合格海砂,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据统计,本次专项抽查共检查了项内容,符合项为项,检查项符合率为76.6%。其中,生产环节符合项项,检查项符合率74.4%;使用环节符合项项,检查项符合率78.9%。共反馈检查书面意见条,其中,涉及预拌混凝土企业条,占58.4%。
重磅文件!长江中下游砂石市场迎挑战——湖北将打造4亿吨机制砂和6亿吨碎石年产能,1-2亿吨“剑指”长三角为缓解湖北省砂石供求不平衡问题,支持疫后经济重振,推动湖北省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近日,湖北经信厅、发改委联合发布《湖北省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截至年底,湖北省有各类砂石企业近千家,其中全省合法有效建筑石料矿业权宗,总设计生产能力2.4亿吨/年。年,湖北全省砂石年消费量约8亿吨。全省机制砂石总产量约5.7亿吨,有较大市场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缺口目前通过超采、盗采等填补。随着天然砂资源日渐枯竭和供需结构性差异突显,机制砂已成为行业“短板”。受长江下游市场需求吸引,阳新、武穴、嘉鱼等地区沿江砂石企业每年向省外输出砂石0.6亿吨左右,局部市场有阶段性供给紧张现象。
《规划》计划,到年,湖北全省机制砂石年产能达到9.9亿吨以上,其中机制砂年产能4亿吨以上。在全面满足省内砂石需求稳定市场的同时,每年向长江下游输出1至2亿吨,填补长三角地区砂石缺口,实现湖北省砂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机制砂石企业最低生产规模要求:原则上沿长江布局,不小于万吨/年;重点城市周边,不小于万吨/年;其他地区一般不小于万吨/年,部分边远地区不小于30万吨/年(恩施州等地部分偏远乡镇除外)。
完善行业准入规范条件,规范企业从业行为,落实产品抽检、市场监察、质量安全预警等监管措施,禁止不合格机制砂石产品进入市场,严厉打击非法行为。
《规划》指出,以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等为代表的大型水泥企业,以孝感澴川矿业、宜昌建投、鄂东矿投等为代表的国有机制砂石企业,和以武穴民本矿业、襄阳红山矿业等为代表的民营机制砂石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机制砂石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No.2
市场动态
机制砂石应用利好!年水利建设投资亿元,创历史新高年,全国水利系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多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影响,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千方百计稳投资、保增长,全年落实水利建设投资约亿元,创历史新高。
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扩大水利投资规模。水利部指导地方抓住年国家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加大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专项会商、专题培训、视频交流、与金融机构对接等方式,组织地方水利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水利工程补短板使用专项债券和银行贷款项目库,指导督促各地积极利用政府专项债券和银行贷款,尽可能增加水利投资规模,对冲疫情影响,为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各项水利目标任务做好资金保障。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落实规模达亿元,是年全年落实规模的近6倍。
紧盯重大水利工程,稳投资保增长持续发力。紧紧围绕年有可能开工的重大水利工程,水利部逐个项目、逐个环节梳理前期工作进展和存在的新问题,建立项目台账,分区分类逐项提出差异化工作推进措施,及时开展调度会商,逐项解决规划选址、土地预审、项目环评、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难点、堵点,加快项目审查审批;同步指导地方制定详细开工计划,建立周跟踪、月督促机制,对不能按计划开工的项目,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应对措施。水利部门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全年开工建设雄安新区防洪骨干工程、湖南犬木塘水库、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吴淞江治理上海段、四川亭子口灌区等45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数量为历年之最,投资规模超亿元,为稳投资、保增长持续发力。
形成实物工程量,发挥有效投资拉动作用。为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水利部及时开展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调度会商,以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执行总目标为底线,逐月逐省跟踪各类水利项目建设进展、投资计划执行情况,采取综合调度和专项调度相结合、视频调度和现场调度相结合的方式,指导督促各地根据疫情状况、工程特点、气候条件等因素,分类施策,加快投资计划执行进度。年调度会商8次,集中约谈4次,印发督办函53份,扭转了受疫情、洪涝造成前三季度建设进度滞后的局面,11月份赶上往年正常水平,年底前投资计划完成率91%,圆满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执行目标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动水利重大工程建设、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重大引调水项目建设、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战略机遇期。下一步,水利部将会同各级水利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重大水利工程、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全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流域、区域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发挥水利稳投资、保增长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砂石需求来了:2.69万亿基建项目火速开工据不完全统计。年12月,全国各地共开工个项目,总投资金额为2.69万亿。12月份开工项目数量较11月环比减少了27.3%,但项目总投资金额环比约增10.8%。
从各省的开工情况来看,临近年末,各地交通基建项目密集开工建设。其中安徽24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总投资亿元;浙江集中开工20个公路水运项目,总投资亿元;四川总投资亿元的成达万高铁正式开工;广西新建两条铁路项目,总投资亿元;江西集中开工8个公路水运项目,总投资亿元;湖南正式开工建设两条高速公路,投资亿元等。
展望年,中国交通运输部在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披露,随着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助推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预计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4万亿元左右。此外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测年基建投资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增速有望适度加快到5%。
“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固废利用量达69亿吨,再生砂石骨料等产品种类丰富“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据行业估算,—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累计达到69亿吨;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18亿吨,产值约1.2万亿元,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3万家。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发布《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加大力度推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全固废胶凝材料、尾矿交接充填等工业固废规模化应用技术得到产业化应用。
另一方面,综合利用产品日益丰富。再生砂石骨料、再生砂浆、混凝土掺和料、微晶材料、陶瓷材料、水处理剂、装配式墙板等新型建筑材料及金属、金属精矿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高,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选择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础好、特色鲜明的地区培育了60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探索形成一系列典型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于年实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并于年又启动实施产业转型提升计划,聚焦区域典型固废,以技术支撑、模式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有效推动区域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
据介绍,工业固废是除建筑垃圾、农业固废、生活垃圾之外的重要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超过30亿吨,占我国全部固体废物产生量的1/3左右。集中产生于钢铁、有色、化工、煤电、采矿等重化工业,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地区。目前,全国工业固废累计堆存量超过亿吨,占地超过万公顷,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已成为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生态环境风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1亿:浙江5条高铁开工建设近日,浙江省举行,全省“县县通高速”集中通车暨“十四五”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本次仪式主会场设置在省人民大会堂,各市区域或项目现场设分会场,将启动高速铁路、跨江桥梁、跨海隧道、国际物流园、轨道交通在内的,共计个重大工程集中开工,总投资亿元。
其中,高速铁路项目包括通苏嘉甬高铁、甬舟铁路、衢丽铁路一期、杭温高铁二期、金建高铁等5个铁路项目,本次开工项目总里程.3千米,总投资突破千亿元,达.8亿元,其中通苏嘉甬高铁,总投资达亿元,为投资金额最大、里程最长的项目。
No.3
市场价格
据百年建筑网统计,截至1月15日,综合砂石价格元/吨,周环比下跌0.29%。全国天然砂价格依然保持高位运行,碎石价格暂稳,机制砂价格有所下跌。从需求来看,临近年底,加之最近疫情反复,下游施工单位基本都陆续开始放假,砂石需求有所减少,但年底受砂石降价影响,搅拌站出现囤货现象,砂石需求整体保持暂稳状态;从供应方面来看,多地砂石矿山15号左右开始放假,供应量减少;出现供需两弱情况,砂石价格持稳偏弱运行。近期港口船舶数量依旧高位,出现船等货现象,沿江沿海流域运费有所下降,砂石到港价格暂稳。综合来看,预计下周全国砂石行情偏弱运行。
图1:全国综合砂石价格走势图(单位:元/吨)
△数据来源:百年建筑网
图2:全国机制砂、碎石、天然砂均价走势--震荡偏强
具体来看,本周机制砂、碎石、天然砂价格变动情况如下:
表1:全国砂石周变化统计表
全国机制砂、碎石、天然砂一周价格变动(单位:元/吨)
日期
机制砂
碎石
天然砂
1月8日
97
1月15日
97
周环比
0.95%
-
-
本周全国机制砂均价保持在元/吨,周环比下跌0.95%;碎石均价97元/吨,周环比持平;天然砂均价在元/吨,周环比持平。
No.4
主要事件
聚焦:海螺、中建材、红狮三项目投资亿——砂石进入产业延伸融合的“巨无霸”时代!1月13日,广西崇左市市长何良军在崇左会见到访的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付军时说,建材产业的发展对崇左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崇左边境线长公里,是广西边境线最长的地级市。崇左地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战略交汇处,比邻东盟国家,直连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近年来又迎来多个国家级开放合作平台,对外开放水平更上一层楼。突出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完善的配套设施,使得产业、人才、项目加速聚集崇左。
该地海螺水泥投亿,中国建材投50亿,红狮投50亿,葛洲坝也来了——重点打造水泥、机制砂石、碳酸钙、装配式建筑等于一体的建材产业园。
据此前报道,海螺水泥、中国建材、红狮集团已先后在崇左市斥巨资布局。
年产机制砂石1万吨的——甘肃建投绿色建材产业发展集团举行更名揭牌仪式为统筹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和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经甘肃建投集团公司批准,1月12日,甘肃建投矿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甘肃建投绿色建材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更名后的甘肃建投绿色建材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兰州市安宁区,注册资本1.81亿元,集团下设12个独立法人单位和两个矿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多人。
作为甘肃建投重要的工业战略板块,建材集团依托甘肃建投中国强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在矿山资源开发、绿色智慧矿山建设、矿产品加工、建材生产销售和生态恢复治理等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成为全国砂石骨料及建材领域标杆企业。其中矿业板块永靖绿色建材生态产业园年产碎石0万吨、机制砂万吨、干混砂浆30万吨,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砂石骨料生产基地;榆中矿区年产碎石万吨,正在规划建设年产万吨碎石、万吨机制砂生产线;商品混凝土板块年生产混凝土60万方以上,是兰州市混凝土行业主要供应商之一。
按照集团总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定位调整及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年原甘肃建投建材有限公司整合并入矿业公司,年原甘肃建投商品混凝土公司整合并入矿业公司,三家单位的整合,使矿业公司在产业链方面更趋合理,产业结构方面更加完善。进行集团化管理,是矿业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孟康荣在致辞中说,矿业公司成立以来,在集团公司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已发展成为全省大型砂石骨料龙头企业,为甘肃建投工业板块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建材集团正式揭牌,是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投资引领、集中管控、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战略方针,推进企业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公司在调整产业结构、拓展产业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和重大突破,成功开辟了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开启了更加壮阔的新征程。
0万吨/年安徽宿州1.6亿吨砂石矿拟整合出为规范矿产资源管理,优化矿山布局,提高安徽省灵璧县矿产资源开发效益,安徽拟对灵璧县堌子山—九顶山建筑石料石灰岩矿采矿权整合出让,目前正在对该矿权收益评估报告进行公示。
据悉,堌子山—九顶山矿区由堌子山、九顶山两个矿段组成,是新设采矿权,矿种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矿区面积是3.平方千米,内有简易公路与外围国道、省道等贯通,交通便利。在开采方式上,由于堌子山矿段周边分布有民房和光伏发电站,因此依据此分布划定机械破碎开采范围和爆破开采范围,而九顶山矿段则全部采用爆破开采方式。
根据公告显示,截止年9月30日,经估算,堌子山—九顶山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控制资源量+推断资源量)查明矿产资源量.83万立方米(合14.80万吨),其中堌子山矿段.99万立方米(合.95万吨),九顶山矿段.84万立方米(合.85万吨)。
矿山最终产品方案为加工成不同粒级的建筑石料(寸子32~28mm、分子28~14mm、瓜子14~6mm及石粉小于6mm)。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整个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0万吨/年,先开采堌子山矿段,后开采九顶山矿段,合计服务年限是16年,另有基建期1年。经过估算,该矿权在评估基准日的出让收益评估值为142.82万元。
No.5
物流运输
浙赣粤运河“提上日程”,将打破长三角、珠三角砂石市场格局日前,江西省政府印发了一份关于省内交通建设的文件《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其中,文件里提到“世纪工程”,即“浙赣粤运河”。
浙赣粤运河区域
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砂石骨料产销的重点地区!浙赣粤运河规划将带动江西、广东和浙江地区的砂石、水泥等建材的刚性需求!
而在此之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中也曾提到要打通南北向跨流域水运大通道,建设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长三角、珠三角国家高等级航道网,构筑水网地区河海联运通道为建设内河航运体系。其中,浙赣粤通道则勾连着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它的建设颇为关键。
运距向来是砂石价格高涨的重要因素,浙赣粤运河的开建,或将对江西、长三角、珠三角砂石市场格局带来一定影响。
1、浙赣粤运河工程投资约3亿元,支撑多地砂石需求
据了解,浙赣粤运河工程,主要由赣粤运河、浙赣运河组成,构成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重要组成部分。浙赣粤运河规划全长约公里,规划投资总预算约3亿元。
其中赣粤运河规划全长约公里(江西境内全长公里),规划投资匡算约1亿元;浙赣运河规划全长约公里(江西境内全长公里),规划投资匡算约亿元。根据交通运输部规划院编写的《浙赣运河规划方案研究》,浙赣运河东起浙江省杭州市七堡,西至江西省信江、褚溪、河口,经钱塘江、兰江、衢江、常山江,在衢州市常山县上蒋至江西省玉山县段跨越分水岭,经信江过上饶、鹰潭等县市注入鄱阳湖后入赣江进长江。让钱塘江与鄱阳湖“牵手”。
按照近期交通运输部组织编制的相关文件,赣粤运河北起江西鄱阳湖口,穿越鄱阳湖、赣江干流,经南昌、赣州入桃江,在赣州信丰县穿越分水岭,到达广东境内浈水,流经南雄到韶关北江,沿北江至西江三水河口。
2、水运一体化将打破砂石运距限制,打破原有区域市场格局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爱和表示,浙赣粤运河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能实现中国水系南北大贯通。此外,该运河又可高效连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战略区域,能有效提升江西区位优势,推动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而在此发展过程中,砂石产业也将受到影响。浙赣粤运河开通后,航运便利,于砂石行业而言或将弱化运距对砂石产生的影响,打破原有区域市场格局。
据了解,浙赣运河修建成功可使上海、杭州、宁波等港口水运与江西内陆水运连为一体,预测浙赣运河开通后货运量约为2万吨,货物构成以砂石骨料、水泥熟料、钢材、矿建材料等为主。且在浙赣运河沿线分布着多个大型砂石生产基地基地,众多企业还在不断在此区域布局。若浙赣运河开通,则利于附近砂石企业凭借水运优势走的更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