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是指沥青路面在水的作用下,沥青逐渐丧失与矿料的黏结力,从矿料表面脱落,在车辆的作用下沥青面层程现松散状态,以至集料从路面脱落形成坑槽。产生松散剥落的最大原因是由于沥青与矿料之间的黏附性较差,在水或冰冻的作用下,沥青从矿料表面脱落;产生松散剥落的另一种可能是由于施工中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致使沥青老化失去黏性。
沥青路面水损害主要成因
水损害在我国的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中属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其原因和后果如下:
(1)发生时间短,有些工程在通车后的第一个雨季就可能发生水损坏。(2)松散、坑槽的面积大,在发生水损害的每一个地方一般不会是偶尔的少数,而是成片相连。(3)发生的地域广,调查显示无论实在潮湿多雨的南方还是干旱少雨的北方均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水损坏。(4)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水损害形成的坑槽以及以后的修补均会导致路面平整度下降。(5)社会影响大,大量的坑槽和修补给社会形成劣质工程的负面影响。
沥青路面水损害主要成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沥青路面的水损害特别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沥青混合料设计、路面施工等方面分析:
从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角度分析
①在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沥青路面设计萎了提高抗滑性能,而在表面层选择空隙率较大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如:AK型和ACⅡ型),不过目前多选择防水和抗滑性能兼顾较好的SMA混合料和sperpave型混合料,起到良好的效果。
②面层的结构层偏薄,造成沥青路面不易施工,其一是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易产生离析,其二是沥青路面在碾压时粗集料也被压碎。
③无机结合料基层与沥青面层的层间黏结重视程度不够,多采用乳化沥青透层或黏层,而防水效果不理想,再加上半刚性基层本身透水性很差,路面中渗入的水滞留在基层表面不能向下渗,使两层之间形成滞水层。
④路面没有设置完善的路面内部排水结构,尤其是路边缘大都设置混凝土路缘石、浆砌护坡等,以至水沿着基层顶面渗流到路边缘以后无法排出。
从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角度分析
①沥青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较大。目前,我国沥青表层的空隙率大多数设计为4%左右,但部分工程定的偏大,如有的在5%左右,甚至大于5%,造成满足压实度的路段,空隙率也会偏大。
②混合料设计与面层厚度不匹配。通常情况下,沥青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与面层厚度的关系是1/2~1/3。如果两者的关系趋于1/2,公称最大粒径通过率应大些,否则会由于施工的摊铺离析及碾压方面的问题,造成空隙率过大。
③使用了与沥青黏附性不好甚至很差的中性或者酸性石料,石料界面容易被水浸入,降低黏附性;也有的虽然使用了抗剥落剂,但效果不好,未达到目的。
从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角度分析
①集料含量大。这都是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坏最为根本和最致命的原因,绝大部分出现此类问题的工程几乎都和这方面因素有关。含泥量大的原因可以两方面分析,其一是细集料的含泥量,因为我国集料的加工和管理方面的原因,致使大量的山皮土、膨胀土、腐殖质等杂质掺入其中,造成细集料的砂当量不能满足要求,而部分工程还存在可以通过热料仓的除尘来满足要求的错误观念;其二是粗集料的含量,多少工程认为粗集料的含泥量不存在问题,因为粗集料几乎全是破碎的新集料,但是由于我国的粗集料露天堆放,且堆放过程比较长,有的甚至一年半,经过粉尘的覆盖和雨水的浇淋,而使粗集料含有大量的泥土,且和集料表面紧紧包裹。
②有关粉尘的问题,规范规定,回收粉尘可以作为填料的一部分加以回收利用。问题是我国在生产石料时,工况条件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细集料大部分问题较多,作为混合料的填料确实值得商榷。
③施工离析。混合料的离析包括集料离析和问题离析两个方面,集料离析在混合料的卸料、摊铺以及压实过程中时有发生,温度离析主要与过程管理有关,如对运料车辆不采取保温措施。
④压实度不足。许多工程过于追求平整度,而放松对压实度的要求。
⑤层面污染严重。
沥青路面水损害主要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由于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目前我国许多沥青路面水损害破坏严重。造成沥青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坏的原因非常复杂,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其重点是解决混合料空隙率过大、路面渗水和排水设施不完善、压实度不足、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能力不足、厚度偏薄等问题,并致力于从路面结构形式去解决。
结语
综合所述,沥青路面水损害是一项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灾害防治工程,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越来越多,沥青路面水病害的防治措施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白淀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