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坑槽病害修补的常用技术

治疗白癜风哪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

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论文精选

常规的坑槽修补技术主要为热料修补和冷补料修补,还有为保证压实采用温拌技术,同时还有些特殊修补方式如稀浆封层/微表处材料修补,90年代也有尝试过预制化修补。普通热补料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采用撒布粘层油后,倾倒热料进入坑槽,初步整平后压实,具有修补简单、修补后马上开放交通、外观与原路面较一致等特点。该方法受施工环境湿度与温度影响较大,一般要求路面干爽气温不能过低,不能在雨雪天气施工。同时,为了保证混合料的温度,需要保温桶或者现场热拌修补车,同时为保证压实,需要有随车的小型压路机或压实工具。操作上,热料修补一般要求采用“圆坑方补”的方式,需要将原坑槽进行切边凿除,整理出明显的竖直面,以便填充修补材料。修补后,为保证接缝处密实,一般需要进行贴缝或者灌缝处理,以保证修补的耐久性与降低出现二次病害风险。

热料修补图(上)与最终效果(下)

为保证修补质量,也有采用加热坑槽路面的修补车,通过红外加热破损处路面,耙松破损周边,添加新料后压实,可以较好地保证修补处的整体性与密封性。热料修补中,常规的AC13,粒径与层厚不匹配,最小修复厚度3cm超过超薄加铺层厚。考虑采用更小粒径的混合料,如果采用AC5混合料,一方面普通沥青拌合站极少生产,另一方面现场拌和时混合料质量难控制,容易出现泛油、松散等病害。综合分析,常规热料修补需要专用现场保温/热拌和设备,以及压实设备,现有常规热料粒径与要求薄层修补层厚不匹配。操作上一般需要“圆坑方补”,操作比较麻烦,但修补后可立即开放交通。同时热料修复因少量操作,降温、压实等情况容易的导致修复质量差,容易出现二次病害。冷补料冷补料是为了应对沥青路面日常养护需求,具有操作简单、方便、雨雪天可修补等特点,而且冷补料一般不需要进行坑槽切除,直接将冷补料填到坑槽中,整平压实即可开放交通。冷补料材料均为袋装成品,随时用随取,一般可保存3个月至1年。有全天候的冷补料甚至可以直接在坑槽中有雨雪条件下直接修补。冷补料修补一般作为应急修补之用,寿命在3个月到半年,但高质量的冷补料甚至可以持续1-2年。冷补料修补压实,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铁锨拍平或者车辆轮胎来回行走几遍压实,其强度会随后续开放交通的车轮碾压密实逐步增加。冷补料最终强度与气温、冷补料类型有关,一般气温高最终强度大。冷补料修补后,修补边缘不需要灌缝处理,修补后可直接开放交通。常规冷补料有LB10、LB16等类型,对应适用于深2-4cm、3-8cm的坑槽,普通类型冷补料不适用超薄磨耗层病害修补。一方面公称最大粒径过大,修补1-2cm层厚的超薄磨耗层无法形成稳定结构,另一方面超薄磨耗层坑槽扁平形状不利于冷补料形成强度,不能修补后立即开放交通。相应的,市场上有小粒径冷补料,粒径与层厚匹配,可修复1-2cm深度的坑槽,操作方便,但需要一定的养护时间方可开放交通。操作采用人工处理修补刮平,外观不够平顺。也有特种冷补料,能够修补超薄磨耗层,但为了获得路面强度,需要适当养护时间,且修补后表面平整度也有待改善。稀浆/微表修补冷铺的稀浆封层与微表处原用于路面养护,其厚度在1cm左右,乳化沥青破乳化形成粘结效果,使得稀浆/微表混合料形成整体强度。对于超薄路面病害修补,稀浆/微表混合料粒径适宜,可直接修补1-2cm层厚的病害,修补方便。正常条件下,采用稀浆/微表混合料修补比较方便,不需要专用设备进行搅拌,直接人工现场拌匀稀浆封/微表混合料,倒入修补坑槽内,刮平即可,不需碾压。稀浆/微表混合料因其强度形成依赖于乳化沥青破乳,故需要一定养护时间,正常需要1-4h养护,且和施工温度有较大关系,气温高则养护时间短。对于小坑槽修补,可以采用稀浆/微表修补,同时表面撒部分水泥灰后,直接开放交通。预制化修复为标准化修补路面坑槽,上世纪90年代左右苏州市政局和大连市政局有研究采用预制模块进行路面坑槽修复。其厚度为4-6cm,采用室内成型“沥青砖”,将原路面坑槽切割修整后,放入整块沥青砖进入,而后在修补边缘灌缝密封。具体修补工艺:①切边整齐,②坑槽基础要牢固平整,③对块间接缝处热沥青灌缝,会造成含油量过多,易发生泛油现象。用喷灯加热混合料塞缝,工艺简单,质量较好。但火力不宜过猛,也不要过于集中,防止沥青老化。该方法思路明确,想充分利用预制的质量可控、标准规范优点,但因普通沥青混合料预制,常温下韧性不足,容易出现易脆断情况,同时后续也未见相应报道,不适宜薄层修复。该方法的预制化修补思路,非常适宜超薄路面加铺的修补,可以将“沥青砖”转换成“沥青毯”,可与薄层修补形状相符,保证修补质量,可马上开放交通,外观也可做到与原路面接近。综合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节选自《模塑化修复技术在水泥桥面超薄沥青加铺层中的应用》,作者:许杰、李本亮,广州交投城市道路建设有限公司、广州大象超薄路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本期编辑:李志豪

延伸阅读:

公路养护维修工程中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渗水病害机理及处治对策探析

拉吊索桥梁病害分析

声明:《养护与管理》所推送的文章除无法确认外,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与智慧奉献。部分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所以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直接与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秘书处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予以处理。

转载《养护与管理》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养护与管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qingxingye.com/dllq/1959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