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102/4549564.html
石化产业以原油为主要原料,生产汽柴油及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等基本化工原料,下游延伸多种化工产品。乙烯和对二甲苯(PX)是衡量一个国家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石化产业是第一税收产业,在财政贡献、吸纳就业、推动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一、行业基本情况
截至年2月,全国炼油一次产能约为9.4亿吨,而山东炼油产能约占全国炼油产能的23%左右[1],是全国第一炼油大省。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年山东省原油加工量.7万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21.7%,位居全国首位,比排名第二的辽宁省多多万吨。汽油、柴油、燃料油、石脑油、液化石油气、石油焦和石油沥青的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5.5%、18.2%、28.0%、17.7%、32.6%、36.6%和44.8%,均位列全国第一。
(一)山东省地炼行业概况
截至年底,山东全省共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万吨/年以上炼化企业50家,其中地炼企业38家,炼油能力占全省炼油能力的67.0%,约占全国炼油能力的15%,不管是企业数量,还是炼油能力,山东省长久以来都处于全国地炼的中心地位,几乎使“地炼”成为山东地炼的专有名词[2]。
(二)区域分布情况
山东省地炼企业分布在淄博、东营、潍坊、日照、临沂、德州、滨州和菏泽8地市(见图2),其中,东营市共有19家地炼企业,炼油能力占全省地炼产能的45.4%,地炼企业数量和炼油能力均位于全省首位。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地炼企业数量和炼油能力分布相对集中,东营、淄博和滨州三市共有28家企业,炼油能力占全省地炼产能的71.6%,其余5市炼油能力仅占全省地炼产能的28.4%。随着地炼产能整合转移工作的推进,未来山东地炼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图2地炼区域分布情况
(三)行业结构情况
目前山东省38家地炼企业分布在8个市,呈现出“单体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的特点[3]。而山东省各地炼企业平均规模为万吨,低于全球平均、国内平均、中石油和中石化平均规模。省内地炼企业暂时没有千万吨级地炼企业,万吨以上地炼企业仅6家,炼油能力占全省地炼炼油能力的27.5%。
图3山东地炼企业与全球、国内及央企平均炼油规模对比
(四)产业链情况
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化工品占比低。我省地炼企业以燃料型炼厂为主,汽柴油、沥青、石油焦等产品占比80%以上。除联合石化外,其他企业没有大型乙烯和PX装置配套,丙烯、苯乙烯等化工原料及化工品占比不足20%。二是骨干企业产业链延伸取得一定突破。部分企业在碳三产业链、碳四产业链、芳烃产业链等方面实现了差异化发展。三是副产品拉动了其他化工产业链的发展。炼化产业大量的副产品,推进了氯碱、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领域产业链的延伸。
(五)转型升级情况
山东将打造高端化工产业、建设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列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突破新上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为抓手,撬动地炼行业实现布局优化,促进地炼行业的产能优势、规模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是炼化一体化项目实施取得重大突破。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万华化学乙烯项目投产后烟台市将形成万吨/年乙烯产能,成为全国最大的乙烯新材料基地[4];二是持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年以来累计淘汰落后炼油装置29套、合计产能2万吨,为全国石化行业去产能工作做出巨大贡献;三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汽柴油质量提前达到国六标准,成品油收率降至50%左右,骨干地炼企业汽柴油收率低于40%,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比例超过30%;四是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原油码头、长输管道、仓储罐区等基础设施陆续投用,企业原油进厂基本实现管道输送[5]。
+
二、行业发展环境趋势
(一)行业发展趋势
一是炼化一体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模式。炼化一体化项目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经营运行成本显著降低,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二是沿海湾区集群发展态势已初见雏形。沿海各省企业建设了一批大型石化和高端制造业项目,与国家石化基地项目共同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大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态势;三是“减油增化”成为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到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将达20%,减少成品油消费量约万吨/年,相当于一座千万吨级炼厂的成品油年产量。同时,汽车轻量化、以塑代钢的发展趋势,促进了石化产业链下游高端塑料及复合材料的消费需求增长。
(二)与省外比较分析
江苏、浙江、辽宁、广东等沿海各省凭借国家级石化基地优势,一批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加快推进,这些项目下游新材料产品链结构一次性调整到位,成品油收率低于40%,高端化工产品比例大幅攀升。七大石化基地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陆续投产,对山东省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三)政策影响分析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等文件规定,“禁止新建万吨/年以下常减压、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新建炼油、乙烯、PX项目原则上应布局在石化产业基地内”。山东省没有纳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无法依托现有炼油产能配套建设大型乙烯、PX装置。此外,商务部将成品油出口资质授予中石化、中石油、中化、中海油、中航油5家企业,浙江石化成为第一家获批成品油出口资质的民营企业,而山东省目前没有地炼企业获批出口资质。
+
三、结论建议
“十四五”期间,国内近1.3亿吨/年炼化一体化产能投产,山东作为炼化大省,在炼油存量产能、轻烃资源等方面具有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优势,将禀赋优势转化为行业生产力优势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地炼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上大压小、减量置换”,继续争取在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上实现新的突破
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统筹谋划,完善顶层设计,持续推进大型炼化一体项目规划布局,化解产能过剩压力。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加快实施的基础上,力争将建设条件成熟、选址区位优越、业主投资意愿明确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纳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列入国家黄河流域发展规划、国家石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发挥现有产能优势,持续推进利用现有资源的炼化一体化发展
我省炼油能力大,下游发展所需原料丰富。对有资源保障、区位优势、消费市场的地炼企业,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布局以现有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的乙烯、PX项目,实现烯烃芳烃产能与我省存量炼油产能合理匹配。重视先进技术在地炼企业转型中的应用,鼓励企业集中油、烃等现有原料资源,推进芳烯产业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对行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
炼化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化工转型技术成为发展热点,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解决行业发展重大技术瓶颈、填补国内乃至世界空白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源配置及政策支持,加大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水资源、资金等省内资源要素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朱春凯.山东地炼整合乃大势所趋[J].中国石化,(02):82.
[2]巴佳佳,车程程.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地炼企业发展形势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18):-.
[3]山东地炼转型升级提速[J].中国石油企业,(08):17.
[4]刘海军.中小地炼分类整合,三大基地浮出水面山东大炼化谁主沉浮?[J].中国石油和化工,(10):14-21.
[5]王斌.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地炼企业发展形势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10):40-41+48.
[6]刘海军.中小地炼分类整合,三大基地浮出水面山东大炼化谁主沉浮?[J].中国石油和化工,(10):14-21.
[7]高健.裕龙岛千亿石化项目获批山东地炼加快提质升级[J].中国石化,(07):69.
[8]史宏星.我国地炼发展现状解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08):34-37.
[9]李鹏鑫,杨卓华,徐敬怡,王汀,翟悦.关于山东地炼的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J].化工管理,(16):17-1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